研究小組的就位速度並沒有比預料中要快,反而要慢上不少。
第一個研究小組在十七個小時之後到達了河係的邊緣位置,而最後一個小組在三天多的時間之後才就位。
為什麼這麼慢?不是保鏢在辦事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而是那些高級研究員實在是太難伺候了……
越有個性的研究員越難伺候,這是一直沒什麼變化的結論,畢竟瘋子跟天才隻有一線之隔。
就位速度遠低於預計要求,但是這些王奇挑選出來的奇怪研究員完全是將這裏的研究當成一種樂趣,異常興奮的投入了工作中……額……大概有一半人是這樣的。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積極工作,但是最後結果還是很好的,這麼點人在一天的時間裏讓管家這邊的觀測精度從之前的光時為單位提升到了可以用千米為基本單位。雖然說這依舊是一個不算準確的尺度,但是相對於之前的情況來說已經好多了。
“那麼推進到厘米級別……需要多長時間呢?”王奇的問題很簡單,雖然還有很多倍的差距,但是一現在的速度來說,這還真不是一個很困難的舉動。
在王奇提出這個問題後兩分鍾,管家報告了一個好消息。
“最新一個實驗設備的檢測結果出來了,目前的最大檢測精度是一點六毫米。”
“額……”這就讓王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這個進度完全出乎意料。不過這隻是一個觀測手段,重點還是這個結構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以及提升了這麼多的掃描精度會在最後帶來什麼結果。
高精度的掃描有一個問題就是,距離比較近。這種精確到一點六毫米的高精度設備,一次掃描的範圍不過是幾十公裏直徑。
當然這個距離還是具備很大實用性的,至少不是那種隻能掃幾米甚至幾厘米的設備。之前管家也彙報了一下精度最高的設備。目前精度最高的設備已經能做到微米級別,但是範圍實在是太小了,相對於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作用,隻能細枝末節的微觀觀察一下。
幾十公裏的直徑,對整個結構的掃描也是非常費勁的。在用工業艦建造了密密麻麻一大片帶自我升級能力的設備之後,管家倒也是將其中一個節點給覆蓋起來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技術還迭代了一輪,擴大了不少探測直徑,讓探測器不用布置的那麼密集,至少是相對不那麼密集。
高精度的掃描自然帶來了更有價值的數據。
在彙總好數據之後,王奇得到了一份精度相當不錯的圖像。
“這玩意看起來……還是有點像毛球?”說白了就是一個毛超多的球狀物,而中心的位置實際結構貌似非常小。反正以目前的精度大致將核心位置鎖定在了一個區域裏,然後使用那些精度超高但是範圍也超小的設備去仔細觀察一下“或者說絨球也行吧。不過這些‘毛’到底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