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結論與建議
4.1 廣州市中職學校新生中大多數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少數人有體育鍛煉習慣。建議學校多開展體育知識講座,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的好處等形式活動,營造人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氛圍。根據時代要求,從實際出發,加快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提高現有教師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同時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新生體育鍛煉意識的教育,及時地引導新生走入自覺的體育鍛煉中去。
4.2影響廣州市中職學校新生在中小學時期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有:缺乏體育場地設施、缺乏器材、學校不重視、學生不了解鍛煉方法、缺少體育鍛煉技能、鍛煉時間少、缺乏自我約束力、鍛煉效果不明顯、對參加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等因素。建議學校要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應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投資力度,通過良好的組織管理,精心地設計編排場地設施、器材,使之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師要有組織地對學生課內外體育鍛煉進行指導,定期邀請專家進行體育知識講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和科學的鍛煉方法。利用現有的場地設施、器材,體育教師要多舉辦校內外體育活動、運動會等比賽,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3廣州市中職學校新生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主要是球類、跑步類、休閑健身類項目,排名依次為籃球、跑步、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溜冰、排球、健美操、武術、遊泳、網球等項目。建議學校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除了開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外,還可針對新生的特點在課內外開展一些時尚的、現代的和“新人類”的運動項目,如溜冰、網球、街舞、瑜珈等,並為他們創造自組、自選、自樂、自評等物化環境,營造集知識、競技、健身、娛樂、休閑等於一體的體育氛圍,力求人人都能感受到愉悅的體育情緒和運動的成功滿足感,從中逐步培養新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4.4 廣州市中職學校新生對體育課不滿意的因素依次為:教師方法陳舊、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簡單、教師素質不高等。建議廣州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育教師要加強理論課的教學、擴大體育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體育鍛煉方法和衛生保健的有關知識;應解放思想、拓寬思路,深化改革,大膽嚐試一些新的做法,如引進“休閑體育”的理念、采用多媒體教學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細心觀察到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進行體育鍛煉,逐步形成自覺的、科學的體育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陳小容.我國學校學生餘暇體育現狀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1999(6):50—60.
[2]孫洪濤.試論全民健身與高校體育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 2000(1):11—12.
[3]程昕.江蘇省中學生體育生活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0,21(1)56—58.
[4]趙鴻兵.影響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因素的研究[J]. 湖北體育科技,1997(2).
(廣州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