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雲榜(2 / 2)

薛稷容光煥發,意氣風發,到處吹捧,腦袋都翹到了天上。

他筆下白鶴紛紛化形,更顯風姿,飛的到處都是,白圖峰上,一副欣欣向榮景象。

隻是苦了住在周圍的教習和弟子。

繡花樓中,鍾紹京弟子王寵,枯坐日夜觀看鍾繇老祖的《雪寒帖》,從中悟得“妙筆生花”筆意,小楷修行突飛猛進,也達到結體境第三重,這讓鍾紹京好一陣高興,頗有撥雲見日之感。

其他餘子各有進步,隻是悶聲不吭,無意宣揚。

這些時間以來,陳文起閉門不出,閑雲野鶴一般,整日裏,煮茶觀花,烹飪下酒,觀日升日落,看星空皓月。

偶爾出去透氣,也是直奔藏帖閣,一頭紮進書架中,埋頭啃書,不管世外風雨春秋。

與柳公權在塔頂吃花生米,看溫鬆峰巒疊嶂,邀虞世南共餐烤玉米,不亦樂乎。

他的心境逐漸恬靜淡泊。

修行的日子,張弛有道,鬆緊自然。

閑暇之餘,筆下的功夫也未曾落下。

現在他掌握了結字成陣的精髓,有了黃金結字率的妙法,結合《三十六法》、《心成頌》心法,將常用的六千字,寫的滾瓜爛熟,到了“字陣隨心,念念回響”的地步。

可以說,他隨意當空作一字,陣法立顯,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字陣終歸脫離不了五行大道之規,很多字可以舉一反三,陣法相同。

而字生龍虎,因為有了甲骨文的真意根砥,陳文起對於楷書中的字生龍虎境界,理解更是到直指筆道本心的地步。

一個楷字背後,所掩藏的象形本相,都逃脫不了甲骨範疇,他分分鍾都能挖掘出來,腦中對應上,破空出筆,自然是龍虎氣象。

完全省去了其他弟子,下山觀摩萬象的數年辛苦曆練。

對於結體境第三重,行意化神,自從陳文起被智永寫“永”授法,並看了柳公權鬥法索紞之後,心中已有領悟。

隻是懵懵懂懂,難以抓住其中的綱領,還隔著一層窗戶紙,一些字能顯出神意,而有些字生出龍虎象,就已經到頭了。

這個境界,很多時候,參悟不來,更多的時候靠機緣,靈機一閃,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才會感受到天機。

所謂虛無縹緲,羚羊掛角,正是說的行意化神之難度。

所以他也不著急,慢慢來,等到破窗的一刻,自然開竅。

結體境,即便是天才弟子修行,需二三十年的時間也不算多,這完全看天賦,有的活到百歲,結體境也隻是修到個五六成,就再也上不去了。

每個人都有瓶頸,這個上限往往是自身的桎梏,破不了,就上不去,一生都停在這裏。

陳文起用幾個月的時間,連破數境,速度可謂神速,說出去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情,隻不過教中弟子、教習,包括宗主都不太清楚,他自己也任其自然,道境天成。

另外,隨著北鬥七星烙印在體內筆髓之上,他在碑林中秒得的魏碑刀筆意,逐漸融入他的自身神魂。

現在微微吐墨,就發現鋒穎有刀罡氣吐出。

一開始隻有三寸,隨著時間增長,罡氣越來越長,竟然達到一米,現在他發現隻要意念到筆端,隨著墨息噴吐,就像是一把狹長尖刀,鋒銳無匹。

這是他偶然間發覺,也並未在意,隻是這筆鋒刀罡,難以做到收發隨心,作字之時,戳出去一米長的罡氣,收不回去,略微有些不習慣。

於是陳文起索性不再動筆。

也許是巧合,他此時做法,正合了畜養筆意、漸成溝壑的玄妙意境。

正所謂刀神三年不抽刀,抽刀之時破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