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職業素質培養的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
素質教育
作者:冀巧英 馬明
【摘要】首次發布的《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製度彙編》,經過2015版修訂,完善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組織機構與職能分工等18項製度,製定專家、裁判、監督工作手冊,形成了比較健全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製度體係。由於職業技能競賽製度體係僅運行了1個完整周期,在競賽運行的常態化、宣傳的係統化和賽項的職業導向性等方麵尚存在一些不足,積極地改進對策有益於盡快完善其對職業院校人才素質培養功能。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管理機製,製度
回顧我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發展,由11部委同主辦的“2008 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行,是全國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參與職業技能競賽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次競賽活動。之後兩年的探索發展與經驗推廣,相繼出台了2個綱領性文件和1個規劃,形成教職成司此後開展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的指導性文件(見下表)。
引入職業技能競賽機製,職業素質培養成了良好開端,然而,由於參與賽事主辦各方的主體特征、賽事導向和合作企業參與動機的差異性,各級各類大賽之前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機製,缺乏科學引導學生自主參賽的動機,在人才選拔方麵不夠充分和細致,導致以職業技能競賽來合理補充和有效檢驗職業素質教育效果的不能彰顯。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應最終體現在大學生知識的提高、精神的培育和行為的塑造等方麵,這一理念易於融入職業技能競賽中,以立體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職業素質教育成果,它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從職業素質培養的需求角度審視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運行和動力機製、賽事的光環效應和職業導向的前瞻性等特征,隨著競賽賽項和合作企業的逐漸增多,顯得尤為重要。剖析製度、文件和通知,結合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管理現狀,基於職業素質培養的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管理機製還需改進以下4個方麵的對策。
1、組織保障是競賽管理運行機製的必要前提。在教育部職成司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2013-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委會形成了完備的組織架構保障了總決賽的運行。各地、市的分賽區組織保障尚存缺陷,主管部門多為各省人社廳,執委會由相關廳級單位臨時組配,行動遲緩;各參賽院校校內選拔賽組織更加多樣化,90%以上的院校不設立組委會,主管部門有教務處、學生處、實踐教學部或係部等各式各樣,缺乏選拔製度依據和係統指導,導致參賽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充分展現教學成果。各分賽區或院校應盡快建立相對穩定組委會、執委會,並指定不超過兩個部門委派相關人員組建;從各參賽院校和、合作企業選拔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組建專家工作組、裁判員信息庫。
2、動力機製來源於係統全麵的賽項規劃和校際聯係機製。職業院校學生與教師的參賽動機不一致,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4.5%的學生認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有利於促進學習,92.3%的學生認為職業技能競賽對提升今後的就業競爭力幫助比較大,有68.6%的學生認為職業技能競賽提供了高校交流平台,並且,62.1%的學生認為,學校學習成績不一定影響職業技能競賽比賽結果。而僅41.2%的參賽教師認為競賽提供了良好的實訓項目,其他職稱評聘、教學榮譽因素占去大半。可見,職業院校的推動力度、參賽教師的教學成果應用率不高、競賽案例等教學資源轉化率不高。因此,進一步推進競賽規範發展,加強校際聯係機製,尤其是促進課賽融合和加強校企合作方麵,各級競賽管理部門應當增加鼓勵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