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空間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 / 2)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全麵實施教育部關於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戰略部署,深化學院內涵建設,強化軟實力,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麵提高。我院於2012年11月參加了全國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論壇,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代表、北京禾田雨橡互聯網公司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12月,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邀請,學院到湖南省考察學習了湖南化工職業學院和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基於雲計算以用戶為基礎的資源共建共享型網絡平台的應用與實踐。目前,學院已成功加入教育部力推的深度支撐“三通工程”的世界大學城雲技術支撐平台,並在2013年3月開始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設。目前我院成為在重慶市率先開展“三通工程”建設也是重慶市第一個成功加入世界大學城雲技術支撐平台的高校。同時,為做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間建設,紮實推進教育信息化,特製定了《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關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間建設工作方案》,並於4月舉行了“三通工程”建設啟動儀式,我院“三通工程”建設的正式啟動,預示著重慶第一所高校踏上了邁向世界大學城的新征程。

在國家及學院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旨在通過對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間建設的高職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加快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推動師生信息化應用水平的跨越式發展。同時,作為重慶市率先開展“三通工程”空間建設的高職院校,將通過研究為重慶市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提供參考和借鑒,最終對重慶市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對教師和學生個人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進行研究,旨在突破現有教學模式的時空限製和教學方法限製,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自主互動學習平台,提高教師教研水平和學生學習創新能力。豐富教、學資源,形成網絡環境下教、學互助的教育新模式,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也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體現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與未來發展方向。通過研究成果推進學院以及帶動重慶市高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縱深發展,推動教育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運用教育信息技術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鴻俊,論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的六大功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5);

[2]洪亞玲,基於網絡空間進行教育教學的探討[J],大觀周刊,2012(9);

[3]劉曉,教學空間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與管理中的實踐[R],第十二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2012

[4]李越,唐小利,陳晨,國內外信息共享空間研究及其啟示[J],醫學信息學雜誌,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