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專利創新能力評價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3 / 3)

(2)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得分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排名前10的有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遼寧省、福建省、內蒙古和山東省。表明這10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良好;

(3)在專利創新能力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得分上,根據得分情況將30個地區分成了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高專利創新能力,高經濟發展水平。包括: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天津、北京、上海、遼寧、福建等9個地區;第二象限為高專利創新能力,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僅安徽1個省份;第三象限為低專利創新能力,低經濟發展水平。包括河南、四川、陝西、山西、重慶、湖南、湖北、河北、江西、吉林、廣西、黑龍江、青海、甘肅、新疆、雲南、海南、貴州、寧夏等19個地區;第四象限為低專利創新能力,高經濟發展水平,僅內蒙古1個地區。通過分析發現,地區主要分布在第一、三象限,表明專利創新能力的好壞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存在趨同性。

4. 結語

通過對我國各地區專利創新能力水平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區域專利創新能力在各省間存在明顯的差異,除了少數地區專利創新能力綜合水平得分大於0之外,其他地區專利創新能力低於0。結合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可知,專利創新能力的好壞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存在趨同性。因此圍繞創新經濟新常態下,為提高專利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各省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 轉變關注焦點,整合專利“創造—運用—管理—保護—服務”整個鏈條,保障專利創新的可持續性。近年來我國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過程中,在人才、產權評估等方麵製定係列推進計劃,在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為更好地提高我國的專利創新水平,中國知識產權政策需要實現多部門參與決策和目標的製定,充分利用新政策、新法規和新策略,全麵提高專利“投入—產出—轉化”的效率。

2. 根據不同地區特點的多樣性提高專利創新能力。對於專利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大於0的地區,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山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區應側重市場化運作,加快我國專利事業與國際接軌,提高專利創新資源的邊際利用效率,側重專利的轉化。對於專利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小於0的中西部地區,應加大專利創新資源投入和資源合理配置,通過全麵扶持地區專利事業發展、集中培育優勢產業、建設知識產權服務平台,綜合運用稅收、財政和金融等手段,為專利事業發展創造創新氛圍,通過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促進專利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創新驅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呂薇.全麵發揮知識產權製度作用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J]. 中國科技產業, 2005(7): 32-361.

[2]葛仁亮.我國專利綜合評價指標體係的設計與構建[J]. 統計與決策, 2006(8): 55-56.

[3]畢亮亮,施祖麟.長三角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及"區域科技創新圈"的構建[J]. 經濟地理,2008(11): 946-951.

[4]陳薛孝,黃小勇,饒慶林.大學生科技園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區域經濟, 2012(5): 122-125.

[5]程華,廖中舉,戴娟蘭.中國區域環境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J]. 經濟地理, 2011(6):985-991.

[6]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R]. 北京: 2014.

[7]趙惠芳,李偉衛等.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專利創新效率差異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8(10): 38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