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警惕現代商業環境變化下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3 / 3)

2、企業集團投資活動的財務風險——歸根結底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係統風險與非係統風險導致的實際收益水平與預期目標相差太大。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的投資決策,一般是戰略性的、重大的經營活動的調整或加強,投資項目一般也會持續很多年。重大項目的投資會在不同程度上減弱企業的財務彈性,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決策。

縱觀近年來暴露出的一些因為盲目投資導致的財務風險事件,可以看出,因為對投資預期目標過於樂觀和盲目自信,對投資風險的識別分析不足,導致的資金流斷裂,企業陷入困境,比比皆是。對企業集團投資風險的管控,亟需警惕和重視。

3、企業集團資金營運活動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現金流量風險。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性息息相關,在資金營運過程中,資產配置失當,導致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出現財務危機。

企業集團資金營運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的現金流量風險是對應收賬款管理失控。通常,母公司對企業集團內部的各個主體單位會有一定的財務數據考核指標,這些指標的設定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不能單純地偏頗於某一方麵。例如,當考核指標主要偏向於利潤值時,下級子公司為了完成指標,就有可能冒風險、盲目擴大賒銷範圍和額度,而一旦應收賬款超出可承受範圍,資金回籠過緩,就有可能產生財務危機。而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的連鎖關係,又使得這種財務危機有發生蔓延的可能。債權人對集團某一個成員單位的信用產生疑慮,就很有可能會對整個企業集團失去信任。一旦企業集團整體失去信用,債權人集體擠兌,產生的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給整個企業集團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4、企業集團收益分配策略失當造成的財務風險——對企業集團來講,過高的股利支付或過高的收益留存都是不可取的。當股利支付過多,企業的留存收益過低,很有可能無法滿足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需要,使得企業集團不得不尋求外部融資渠道,從而加大財務風險。而過低的股利支付政策又可能造成投資者的不滿,導致股價下跌,從而導致企業集團的整體價值評估偏低。

所以,對一個企業集團來講,如何適應現代商業環境的變化,正確識別和分析財務風險,迫在眉睫。

(四)警惕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錯誤應對

傳統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獲得競爭的優勢主要來自於資金和核心技術等。而在現代商業環境中,知識取代資本成為企業的核心生產要素,學習創新能力成為企業核心能力的內核。這種學習創新能力不僅是為了避免企業脫離既定目標,更重要的是形成超常規的洞察力,通過戰略行為的實施,選擇合理和正確的財務風險應對措施,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獲得競爭的關鍵致勝因素。

而對大型企業集團來講,其核心的優勢往往明顯地表現在傳統的方麵——大型企業集團往往占有強大的資金,從而在風險的應對上占有更為主動的選擇權利。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強,在麵臨風險應對措施的選擇上,往往會大意地選擇了錯誤的風險應對方式。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采取或者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來幹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例如,忽略了對存貨或者資產的管理,放任其潛在的失竊或者損毀的風險等。在某些情況下,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采取風險承受方式是可以的,但其前提必須是正確地識別和分析了風險,評估了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一旦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采取或者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來幹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很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以我們前麵提到的山西海鑫鋼鐵集團為例,其在2014年暴露出來的管理漏洞讓人瞠目結舌——如,“機器設備在生產中就被人偷走零件。”生產原料采購這個重要的環節也出過問題,“裝車時隻在馬槽4個角放4根鋼管,裏麵倒入好料,其餘空間用不合格原料填滿。原料檢驗的時候,送貨人與化驗人員勾結,隻從4個角的鋼管內取樣化驗。”有官員爆料說,曾有一名過磅員隻上15天班就掙了62萬元。——這樣的風險應對策略必然導致企業陷入困境。

結論:綜上所述,現代企業集團要適應現代商業環境的變化,必須樹立正確的風險觀,警惕現代商業環境變化下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善於對環境變化下的不確定因素進行科學的預測,有預見性地采取各種防範措施,把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納入企業集團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企業集團具備承擔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減少因財務風險管理不當導致的經濟損失和財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