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了解情況後,在青銅峽仁河邊上修建了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並交由陶海峰管理。
2007年,陶海峰帶著動物們浩浩蕩蕩地搬進了“新家”。
依戀
野生動物的傷養好後,終歸要回到山林。
十多年來,陶海峰救治野生動物數百隻,它們中多是輕傷,簡單地處理後就被放歸山林。
但是,也有一些動物和陶海峰相處久了,不願離開。
2005年5月的一天,陶海峰在巡山時抱回了兩隻失去父母的小黑熊。
“剛開始有七八斤重,毛茸茸的,很可愛。”陶海峰說。
因為黑熊才一個月大,需要仔細照顧,陶海峰便成了兩隻小黑熊的“熊爸爸”,隨時隨地將它們帶在身邊。
“熊有自己的地盤,如果將兩隻小熊放到其他大熊身邊,會被咬死。”陶海峰想,等到熊喂大後再放歸山林。
陶海峰沒有想到,兩個小家夥卻從此粘上了他。
“我先後五六次趕它們走,結果都失敗了。”陶海峰說。
一次,陶海峰把兩隻黑熊趕到半山腰,然後悄悄地躲在旁邊的山石後。
可是,兩隻黑熊始終不願離開。它們傻傻地站在原地,巴巴地張望著,仿佛在等著“爸爸”回來。
眼見天色變暗,黑熊仍然傻傻地等著,還不時發出淒厲的叫聲。
陶海峰內心很煎熬,過往的景象在他腦海浮現——
每次給黑熊喂食時,兩隻黑熊便眨巴著眼睛,舉起它們的熊掌去“摸”陶海峰的臉。
每次吃飽喝足後,兩個小家夥便趴在鐵柵欄上嬉鬧,時不時給陶海峰表演一個“倒掛金鉤”。
想起同黑熊相處的點點滴滴,陶海峰一跺腳,又把它們帶了回來。
趕不走的何止黑熊,還有陶海峰照顧的其他野生動物。
有一隻獼猴被陶海峰反複趕了四次,才最終回到猴群。
離別
2015年年初,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決定:收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陶海峰得知消息後,心中五味雜陳。
“終究要離別了。”養育了多年的黑熊、獼猴終究到了離開的時候了。
令陶海峰欣慰的是,對這些野生動物來說,由國家接手救護中心才是它們更好的歸宿。
“至少不用跟著我受苦了。”陶海峰的笑有幾分苦澀。
其實,從開始救治野生動物以來,陶海峰的生活一直很拮據。
最惱火的時候,50多隻野生動物每月要吃好幾百斤草。於是,陶海峰不得不自己種草。
為了讓野生動物打打牙祭,陶海峰隻有用自己的工資來補貼。
因為資金短缺,導致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醫療設施也很有限——兩把止血鉗、幾根手術針、一把手術剪,以及幾瓶藥液。
“專用的手術桌和取暖器都沒有。”陶海峰說。
曾經,一隻獵羚從青龍峽峽口掉落,傷到肋骨,不治身亡。
還有一隻受傷的黃麂子,眼看傷情逐漸好轉,卻突然開始拉肚子,陶海峰隻能無奈地看著它死去。
“這些年,我最怕的就是動物死去。”陶海峰的眼眶濕潤了。
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交還給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後,陶海峰才開始有了個人生活。
隻是每次巡山護林看到有猴群經過時,陶海峰都忍不住去找15年前他救助過的那隻斷臂小獼猴。
“這麼久了,不知道它過得怎麼樣了。”斷臂獼猴養了一年多後,陶海峰把它趕回了猴群。
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陶海峰再沒見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