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很快翻轉——
2014年,璧山新增五家市級信息產業重點配套企業。
“落戶璧山,看中的就是生態優勢。”入駐企業之一的展運電子公司董事長楊誌翔說。
群眾的“表情”就是我們的方向
2014年6月15日,又是一個周末。
一如既往,吳道藩沒有休息,而是一早趕往位於青杠街道的養護中心。
那裏,有他的兩個忘年交——“詞曲二老”莊奴和古月。
2012年,名震華人世界的《小城故事》詞作者莊奴應邀第一次來到璧山。
吳道藩攙扶著91歲高齡的莊奴,漫步璧山。
當聽說璧山公園為吸引鳥兒,安置了500個人造鳥窩時,老先生調侃道:“可不可以給我也造一個鳥窩?”
事實上,自2013年11月,莊奴夫婦就真的常住在了青杠養護中心。
吸引莊奴的,當然離不了璧山良好的生態環境。
但隻論生態環境,比璧山好的比比皆是,為什麼莊奴留在了璧山?
“璧山給了我家的感覺。”莊奴說。
而這源於吳道藩為璧山找到的另一個定位——“一生之城”。
為此,璧山打造了從出生到殯葬,涵蓋人一生所有階段的一整套精準服務項目。
在璧山老城區,廣場和公園是小的。“小可以就近方便老百姓。”吳道藩說。
在新城區,醫院和學校是大的 。“尤其是醫院,有了疾病不可能都往重慶市區跑,救命如救火。”吳道藩說。
正是璧山完善的人生全鏈條高端服務體係,給了莊奴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莊奴來了,越來越多逐夢他鄉的璧山人也回來了,他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群眾的‘表情’就是我們的方向。”吳道藩說。
讓製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2014年11月的一天,璧山區環保局。
區環保局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科科長歐亞玲正在辦公,一個昆山老板突然來訪。
“我們想在璧山開一個廢舊塑料加工廠。”老板興致勃勃。
沒曾想,歐亞玲禮貌地拒絕了他。
無獨有偶,四川南充一家紡織企業欲來璧山投資兩億多元建廠,也被拒絕。
一家生產塑料製品的IT配套企業投資建廠的請求同樣沒能通過。
…………
“我要找你們書記。”有企業主不死心。
“書記也繞不過我們的‘負麵清單’。”歐亞玲底氣十足。
2014年9月,璧山在全市率先出台“環境保護負麵清單”,堅決對高汙染、高能耗企業說“不”。
清單明確列出包括紡織業、塑料製品業在內的23個禁止和限製企業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和業務。
凡禁止類,全區境內一律不得準入;部分限製類,工業園區以外一律不得布局。
之前,璧山已經為招商劃定了生態警戒線。
可一些邊遠的鎮街,迫於經濟壓力,對引進汙染企業“欲拒還迎”。
“而且以前的標準有些模棱兩可。”璧山區環保局局長張川說。
於是,托關係說情的情況時有發生。
“之前在生態建設上設立了不少警戒線,警戒線上再開閘放水,後果不堪設想。”吳道藩說。
有感於此,2014年3月,吳道藩要求璧山環保局加快製訂“負麵清單”。
“要守住‘負麵清單’,讓製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吳道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