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治亂(1 / 2)

而另一邊,就是這般的暴雨,讓移民遼西的工程變得簡單了許多。本來百姓最是重土畏遷,不肯輕易離開世世代代生養的土地。但是這般的暴雨之下,也沒有奈何,為了活命,隻好跟隨朝廷的組織的遷移,一路往遼西而去。

隻有到了遼西,那些百姓才知道什麼叫做土地肥沃,什麼叫做膏腴之地。那是捏一把泥土都能擠出油來的肥沃之地。不同於中土開墾了數千年的土地,地力早已經消耗了。

而這遼西卻是開天辟地以來,便少有人活動。無數年自然堆積下來的肥料,無論種什麼東西,長勢都喜人之極。三年過去,遼西屯田已經出了成果,開始有著大批的出產來反哺中土內地了。

而且經過這麼幾年的暴雨,適應了過後。便連北方也開始大力推行水稻種植,和原本一些其他隻能在北方生長的作物。一切都是那麼的欣欣向榮!

“您還別說,這冰土的路麵走起來就是穩當,”車夫笑著,沒話找話。不找些話題聊天,這日子實在難過:“就是太傷馬蹄了!”

宋玉叔啞然失笑,這般所謂的冰土也是國師的發明。說起來也是簡單,不過用石灰和粘土之類的混合攪拌而成。鋪出的地麵,整齊光滑而有結實,因此有了一個名字叫做冰土。如今京城的大型街道,全部都用冰土鋪設了厚厚一層。

這麼大的工程甚至沒有花多少錢,不過是用大批的難民以工代賑。讓大批難民開山取石,燒製石灰,敷設道路。甚至將整個京城周圍的水利設施都重新修整了一次,都用著冰土來建造。

而且京城內外的衛生,甚至被傅說親自狠抓。所有的衛生惡習,全都改變,當街倒垃圾,隨地大小便這些。抓住了就是按翻在地,抽鞭子。當時執行的第一個月的,京城之中有著十分之一的人屁股後麵都是腫起來的。到處都是怨聲載道。

但是這項政策堅持下來以後,百姓們自己就發覺了好處。甚至不用嚴刑峻法,就自己遵守起來。

當然,除了嚴刑峻法之外。配套的設施也要跟上。你不可能不讓人隨意倒垃圾,卻又沒有處理垃圾的辦法,讓人把垃圾都堆積在家中吧?就有著新興的行業出現,喚作夜來香。便是夜間收拾垃圾的清潔工。

整個京城之中,實行的都是傅說在南疆的那一套。效果斐然,幾年下來,不僅京城大變模樣。就是連天下各地的風氣,都大為改觀。

所謂上行下效,君正於上而臣民自化。這不僅是儒家份子的理想,其實也是像是東方這種農業立足大一統的社會治理的最佳方法。

限於版圖太過遼闊,而沒有有效的通訊和交通方式。那種事無巨細的政府直接治理模式,根本不可能實現。便是實現了,也不可能長久。而且行政成本太高,根本不劃算。

便如秦國在關中一地,可以實現那種精細管理。可是統一六國之後,卻發現這種模式複製不了。地盤太過擴大,而通訊交通的手段卻有限製……於是悲催的大秦帝國,便那般轟轟烈烈的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