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伏天熬一碗紅油(1 / 1)

三伏天熬一碗紅油

生活

作者:王小丫

按照二十四節氣的自然規律,每一個日子都有講究。

大暑那天,我查了查,應該吃些薑,再喝些羊肉湯。

從哲學的角度講這是有道理的,最熱的時候吃一些熱性的食物,如同負負得正,也是順乎自然。在這個凡事都著急的時代裏,大夏天裏就開始做冬天的事情,還真是一種境界。

年紀越大就越尊重傳統。

下班回家,用剩下的小半塊薑做了一個薑汁豇豆,羊湯是沒法喝了,來不及解凍,一點點薑味如同點綴,總覺得是形式主義。應該更到位一點,大暑之後,就是立秋了。

一直以來,我欣賞的大廚都是這樣的,看廚房裏有什麼就做什麼。在原料麵前沒有挑肥揀瘦,更沒有嫌貧愛富,一切盡在掌握中。就像在好老師麵前,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優點。

大仲馬能用西紅柿煮十幾個菜,一直像勵誌故事一樣激勵著我。

巡視一圈,我家廚房裏還真找不出什麼,讓我眼前一亮的隻有一碗辣椒麵。

這是一種叫二荊條的辣椒,在曬幹之後用鐵鍋再熗一熗,再用石臼磨成粉,不能太粗,更不能太細。辣椒籽比較硬不容易磨碎,輕輕點點混在其中,它的作用可不小,籽不辣卻很香,咬起來很有嚼頭。

此刻。唯一可以取代生薑的就是這碗辣椒麵了。它鮮豔亮麗卻又安靜的等待著我的安排。隻有它能讓我心安理得地以薑的名義,在大暑這個重要的日子裏,為來年冬天打下抵禦寒冷的基礎。

我端起這碗辣椒麵,用勺拌了拌,相當於鬆鬆土,種一些空氣。把菜籽油倒入鍋中,熬製五分熟,關火,晾一晾。這個步驟是祛味,把菜籽油的雜味和生味祛掉。稍涼再開火,燒製九成熟關火。晾到七八成熟時,緩緩倒入辣椒麵中,吱吱啦啦沸騰起來,不停攪拌。

接下來,你就有了一把尚方寶劍了,打哪兒哪兒靈。

涼拌黃瓜淋上一點,清蒸茄子名字有些冷,淋上點紅油立刻就熱情起來。還可以在各色小涼菜中滴幾滴紅油,豐儉由人,看自己的口味。當然大暑這天也看怕冷的程度。

很快,這一桌菜都變得火熱起來。

遇上達人或者是真怕冷的,可以盛一碗米飯,加點醬油,放一小搓蔥,再加上點紅油,拌一拌,酣暢淋漓就是接下來你要說的肺腑之言。

月亮升起來,清澈得很,能照見我額頭上的汗珠。大暑,出了很多汗,吃了很多熱性的食物,盡管不是薑,但與它並無兩樣的心理作用與安慰,讓我踏踏實實的期待來年的冬天了。

有月亮的夜晚總給人安靜又詩意的感覺,如果能用一首詩來形容我心中的辣椒,我想隻有這一首。

你見,或者不見,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默默相愛,

寂靜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