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對策和建議
(一)深化改革土地管理製度
土地製度改革要堅持“市場第一”為原則進行土地流轉,逐步培育和發展專業化的土地流轉中介機構,確保農村土地流轉的行為合法合理,保障土地在流轉過程中的公開透明性;為了能有效保護農民的基本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要不斷在實踐中建立健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關於國有土地所有權的權利與義務要加以明確化,權責分明,協調配合。地方政府應提高監管農村土地的關注度,對於強占強賣土地的行為加以嚴懲,生產和建築用地規模要加以限製。以市場價值為導向製定土地征償標準,維護農戶利益,使土地補償金實屬農民自己。在加強城鎮化過程中同時要集約地利用土地資源,推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優惠政策,科學製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土地環境的防治與保護,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改革戶籍製度
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層層深入地進行戶籍製度改革,突破按城鄉劃分的農業、非農業二元戶口管理結構是戶籍改革的首要任務。遵循降低門檻、簡化辦理手續的基本原則,推行城鄉統一的戶口製度,然後逐步推進戶籍製度的全麵改革,努力實現城鄉兩者在享有權利和勞動成果的動態平衡,促進城鄉一體化。在改革戶籍製度的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戶籍管理工作,比如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和信息處理的中轉站,建立指紋實名驗證戶籍登記管理體係,綁定居民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戶籍管理機構采用“一卡通”式的人口管理模式,讓戶籍管理變得更加科學化、便捷化和標準化。
(三)完善就業製度,提高就業水平
打造專業城市就業服務團隊和機構,充分引導並指導待就業人口的合理流動,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創建就業信息平台,為雙方提供雙向選擇的機會,相關社會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法執行並支持。財政出資組織農民開展生產技能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於外出務工農民要給予優惠待遇,鼓勵其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資金返鄉自主創業。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用人企業應做好接納工作,設立專門的培訓課程,對就業者進行針對性、專業化的定向培訓,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農村富餘人口的就業難題。此外,就業前期要做好就業宣傳工作,讓失業人員客觀了解就業形勢和自身就業劣勢,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盡量減少因就業者選擇的不確定性造成錯過最佳就業時期的決策失誤。
(四)加強環境保護
創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城鎮。要加大非農用地開發與建設的力度,高效科學地利用農業用地;荒山、荒灘等不利於耕作的土地,可以規劃成為綠化建設用地;鼓勵退耕還林還草,防治土地鹽堿化和沙化,努力提高綠化覆蓋率。鼓勵發展綠色農業,開發並推廣汙水和垃圾處理等環保技術,積極防範水汙染,及時進行環境評估和衛生檢測,嚴格控製工業汙染物向農村地區排放,把汙染企業搬遷至環境承載力和接納能力較強的工業園區,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加強農村環境和資源的保護;推行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技術,建設節水農業灌溉工程,引導農民使用無殘留、低毒高效農藥,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