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教練談F3A——飛行篇(16)(1 / 2)

楊教練談F3A——飛行篇(16)

模型課堂

作者:楊貴慈 周好楠

上期說到2013年F3A世錦賽結束後,廣大F3A愛好者應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國際航聯F3A新動作——P-15和F-15的學習和訓練中去。通過簡單的分析,可發現這兩組動作較以往比賽動作,難度提高了不少,尤以F-15中加入了6個不同的“快滾”動作為甚。要想練好,首先得深刻地理解每個分動作的飛行要求,然後量身定製一套較為詳細的飛行訓練計劃。隻有多參加飛行訓練,且在每輪飛行中總結動作要領,才能逐步掌握這兩套飛行動作。

遙控器模式設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愛好者在進階F3A飛行時,會對於不同分動作的舵量產生疑問,不明白該如何通過遙控器實現精準的調節。下麵先介紹一下飛F3A時需為遙控器預先設定的一些舵量模式。

一般來說,想飛好F3A,遙控器上至少要設置3種不同的飛行模式,每種飛行模式對應不同的飛行舵量。隻有依靠這些不同的飛行舵量,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F3A動作裏的特技飛行動作。這3種飛行模式具體是:

飛行模式1——正常航線舵量

有利於模型飛機在整個航線中保持一致的飛行速度、拉推杆的R角半徑及滾轉速度。

飛行模式2——“螺旋”舵量

“螺旋”舵量的開關一般設置在手指最容易觸及的撥動開關上。與正常飛行的舵量相比,正、負“螺旋”的舵量在方向舵和升降舵上有所增加,減少了副翼舵量。至於具體調節幅度,視具體模型飛機的飛行特性而定。

飛行模式3——“快滾”舵量

“快滾”舵量的開關一般設置在搖杆上。以“日本手”為例,多設置在控製方向舵和升降舵的搖杆上,當搖杆舵量超出一定範圍時,“快滾”模式將被觸發。具體的觸發量可在高級遙控器裏設置,Futaba的12Z、14MZ 和18MZ都具有此類功能。

與正常飛行的舵量相比,正、負“快滾”的舵量在方向舵和升降舵上有所減少,增加了副翼舵量。至於具體調節幅度,同樣視具體模型飛機的飛行特性而定。

弄清楚這些具體的飛行模式,可對理解和學習特技飛行動作有所助益。按以往慣例,下文同樣從2015年F3A世錦賽的預賽動作著手,詳細講解每個動作的要領和一些操縱技巧,以及每個特技動作的關鍵點,以便提高訓練效率。

P-15動作

——“高爾夫球”帶2個“半滾”

這個動作之所以被譯為“高爾夫球”,是因為其航線形似一顆置於地麵待擊的高爾夫球。動作的整個過程是:模型飛機水平正飛進入,先拉起1/8圓弧做“45°線”爬升,並在“45°線”爬升邊中點位置做1個“半滾”;接著模型轉為“倒飛”姿態,推起3/4圓弧做“45°線”下降,並在“45°線”下降邊中點位置做1個“半滾”;最後在底邊航線拉1/8圓弧“正飛”改出。

從動作描述可知,該動作的航線可由3個半徑相等的圓與2段“45°線”組成。其中2段“45°線”正交,且與左、右圓相切。所以在做這個動作時,須注意模型飛機拉起、推圓和改出的圓弧半徑應一致,進入點和改出點不僅要在同一高度,還要關於中線對稱;2個“半滾”分別位於爬升和下降的“45°線”中段,而2條“45°線”的交點又與“45°線”和中線的交點重合,即2次“半滾”應在同一點做。特別注意,2段“45°線”的交點略低於中間航線,在3/4“圓筋鬥”的頂端模型飛機處於“正飛”姿態。在訓練時,操縱者須保證關鍵位置時模型的姿態到位、飛行動作關於中線對稱。

P-15動作

——半斜方筋鬥帶“半滾”

P-15的第二個動作是半斜方筋鬥帶“半滾”。動作的整個過程是:模型飛機水平正飛進入先拉一段1/8圓弧做“45°線”爬升;然後拉3/4圓弧進入“倒飛”姿態做“45°線”爬升;接著在第二段“45°線”的中點做“半滾”;最後當模型飛機到達頂邊航線時推1/8圓弧“正飛”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