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他
P3Z-4遙控固定翼4機空戰項目首次引入4機對戰模式,對抗性更強,每輪比賽都異常激烈,觀眾也看得盡興。經過幾年的改革,原先死氣沉沉、消極對抗的空戰變得緊張刺激、扣人心弦。此次共有16組選手參賽,經過數輪淘汰賽後,決賽在上海隊張旭駿、黃彤和貴州隊鄢勇、李顏軍之間展開。開戰不久,上海隊就抓住機會成功咬口一次。雖然中間張旭駿的模型墜地,但他立即更換備機升空,將優勢一直保持到比賽結束,奪得冠軍。
特點剖析
1.參賽人數有所增加
F1項目的參賽人數雖然不及上屆,但比賽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今年,來自福建的陳少文可謂“新麵孔、老同誌”,雖是首次加入全國比賽的大家庭,卻已是F1項目的老前輩了。聽聞近幾年國內F1項目發展良好,陳老師坐不住,重拾熟悉的裝備,再次投入到自己的老本行中。
可喜的一麵背後,也有不少隱憂。諸如F1、F2這類中國傳統優勢項目,如今後繼乏人的局麵讓人憂心忡忡。每次比賽,現場基本都是老麵孔。偶有一些年輕的新人,卻又麵臨流失的境地。如何吸引、培養更多的年輕選手參與到這些傳統項目中來,是擺在業內所有人麵前的一大難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當然,一些近年受到廣大愛好者追捧的項目,這次也迎來了普通愛好者的加入。有些愛好者在器材與水平上與專業運動員的差別並不大,隻是在大賽經驗與臨場發揮上還需要更多的比賽去磨練。
2.滑翔類項目大發展
本屆大賽中,滑翔類項目在參賽選手規模和競技水平上都有較大進步。無論是傳統的F1、S8DP和P5B-2,還是近年興起的F3K,都吸引了眾多選手參加角逐。
近幾年,F1在國際上的發展非常迅速,國內選手也緊跟國外步伐,器材與技術都不落人後,隊伍也逐年壯大。S8DP項目還是傳統專業隊的天下,在器材和經驗方麵都有很大優勢。P5B-2和F3K項目則湧現出許多普通愛好者的身影,比賽人數都超過20人。
滑翔類項目的大發展與場地及費用等因素有很大關係。除F1項目外,S8DP、P5B-2和F3K項目對場地要求較低:模型起降不需要跑道,一塊相對平整的草地既可;飛行空域也不用特別大。飛行花銷方麵,模型滑翔機的電池消耗少,起降及飛行中不容易發生大的事故,安全性有保障,隻要有一定的操縱功底,基本不用擔心“炸機”的問題。此外,模型滑翔機飛行時一般比較舒緩、速度很慢,更能讓人充分體驗休閑飛行的樂趣,這也是受到大家歡迎的一個原因。
3.轉會跨界風流行
由於不少地區航模專業隊解散,因此部分專業運動員每逢大賽就提前“轉會”到各省或協會代表隊,以便獲得參賽資格。近年來,這種“轉會”風潮逐漸成為常態,從某種意義上促進了人員、技術的交流與發展。很多普通愛好者也得益於這種方式,有更多的機會登上全國比賽的大舞台。
對於航模專業運動員甚至普通愛好者來說,同時熟悉幾種比賽項目的人並不少見。不過像這屆大賽上F2B項目選手楊柳參加F3R-T比賽並勇奪冠軍、固定翼特技與花式飛行選手何聰發兼項F3C-P並取得亞軍的情況卻不多見。模友們都知道,固定翼與直升機項目的差別非常大,要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自然難上加難。
4.賽程安排緊湊
大賽規模擴大後,日程卻仍為3天半,比賽節奏無疑更加緊湊。無論是各運動隊、裁判還是現場工作人員,都非常辛苦。筆者希望今後能對日益緊湊的競賽安排做一些調整,使大家能有更飽滿的精力投入到比賽中去。而為了搶時間,幾乎所有項目均隻有兩輪比賽,這與世界大賽動輒五六輪相比,偶然因素增多,不利於選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此外,密集的比賽安排不利於觀眾觀賽,影響了大賽影響力的擴大與提升。
微博直播
最後想提一下本刊對比賽報道手段的改變,可能有部分讀者已通過《航空模型》官方微博對這次比賽的賽況有所了解。此次,本刊首次嚐試了在比賽現場通過官方微博平台對賽事進行圖文直播,獲得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與好評。當然,因人力與經驗欠缺,此次網絡直播報道還存在儲多不足之處,有待繼續完善改進,還望大家理解並繼續支持。感興趣的模友請關注《航空模型》官方微博——航空模型雜誌。隻要條件允許,本刊將繼續努力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豐富及時的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