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學方法的改革
普通單片機課程作為專業提高課程,往往開設在高年級後半段。開設課程的前提是學習過C語言與數電模電。但是我再大賽中培訓的選手都是1~2年級的新生,他們中大部分人在參加單片機培訓之前都是一張白紙。多名選手在全國大賽中優異的成績證明,單片機學習並不一定需要前麵多門課程的紮實基礎。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把C語言知識,電路知識等各種需要用到的知識都嵌入到項目中去。學生完成了項目,也就對這些知識理解了。那麼大賽的經驗是否能夠運用到普通教學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
1)項目打破框架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以項目任務為教學單元,打破課程壁壘,通過項目課程設計把需要用到的C語言知識,數電,模電理論知識以及單片機知識統統打包。變化為學生一個聽說過,看見過甚至使用過的項目,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多個項目課程設計並製作完成後,學生就能對原本多門課的理論知識理解並運用了。
2)成功培養興趣
通過設計階梯式的實驗項目,讓學生在課程的一開始,很容易的獲得一係列的成功。有了成功,學生們不會對本課程產生排斥情緒才可能對它產生興趣。
對於能力強的同學,在基礎實驗項目的基礎上,提高台階,設置難度,激勵他們進行挑戰,從而培養起對本課程的興趣。
3)目標給予動力
目標的確立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很多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是不知道學習本課程知識對就業的幫助。學校可以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由企業為一部分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生提供就業崗位,以此明確其學習目標,把學生的就業壓力轉嫁為對學習的動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1)項目成績取代平時成績
傳統教學中,平時成績是通過對平時作業的批改以及對單元測驗的評分來橫定的,而在項目化教學中,每個項目都可視作對學生的一次考核。通過評測學生自主完成項目的成績而獲得的平時成績才是最科學、最合理、最有價值的。
2)項目設計和答辯取代死記硬背
傳統教學中,判斷學生學習的好壞往往取決於理論考試,而考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學生對概念、理論的熟記程度,很難體現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職業教育更應該注重的是對技能水平的考核,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判斷優劣的標杆。因此,職業教育考核的內容應更加注重技能水平。例如:取消傳統的書麵期末考核,取而代之以項目課題設計;取消傳統的試卷批改,取而代之以答辯的形式,教師從項目設計答辯中可以很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這就是能力與知識、操作與理論並重的考核模式。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技能大賽培訓中,雖然辛苦卻也收獲良多。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教的目的是學,學的目的是用,隻有會用才是學得成功”。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樹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教學活動觀把技能大賽中獲得的經驗教訓融入日常教學中去。
技能大賽必將有力推動職業院校在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麵邁出更大步伐。
參考文獻
[1]胡政.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單片機課程改革[J].現代商貿工業,2008(07).
[2]於敏,孫蓓.淺談高職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J].電子製作,2012(11).
[3]任玲.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作者簡介:徐自遠(1983—),男,2005年畢業於常州工學院電氣控製及其自動化專業,講師,現供職於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主要研究方向:單片機,ARM,嵌入式係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