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化融合下的傳感器課程改革方案(2 / 2)

課題研究的目的定位在創建培養“兩化融合”複合型人才相適應的課程體係設置。因此,其核心思想在於,以兩化融合為研究的基點,以調查現狀為研究依據,以教學改革為研究手段,以理論分析和實踐考察為研究方法,找出兩化融合與高職課程教學的動態調整的結合點,以教師與設備作為研究的支撐點。研究過程如下:

(1)理論學習

學習國內外關於兩化融合的理論體係、推進視角、內涵、層次、方向、思路與舉措實現途徑與對策實現等。學習方法以自學為主、交流為輔。

(2)文獻研究

找出有關兩化融合的文獻、論文、專著進行分析,並對文獻進行分類。

(3)現實調查

以社會調查企業現狀和技工現狀,以及企業發展方向為主,綜合研究,提出傳感器課程內容改進新方案。讓專業課程也實現“兩化融合”,通過傳感器兩化融合的探索,為機電一體化專業“兩化融合”的發展奠定基石。

1)調查本地區產業轉移狀況及新型經濟實體的類別,篩選出重點企業。

2)對篩選出的重點企業中的崗位進行崗位分類。列出企業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的要求。

3)列出要滿足企業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育要求的課程改進內容。要滿足企業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育要求其他要求。

(4)分析研究

1)社會現狀與兩化融合的差距

對調查出的“兩化融合”建設現狀、發展趨向及上級對企業“兩化融合”考核指標進行分析,找出與本專業相關的“兩化融合”內容。

對調查的企業進行篩選,找出重點新型企業,特別列出本地區智慧企業有哪些。

對調查出的本地區製造業的智慧生產線狀況、智慧生產管理狀況進行分析,找出與本專業有關的技術與知識。

對調查出的這些新崗位或孵化崗位要求人才的技術和技能要求進行歸類、整理。形成新崗位與該崗位的技術技能要求對應表。特別注意企業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的要求,以及智慧生產線操作與維修要求。

2)學校現狀與兩化融合的差距

①分析學校現在開設的課程,找出可承擔兩化融合的相應課程。

②分析學校現有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設備,找出與新崗位對接的設備,並列出各設備能承擔的教育任務。

③分析能承擔機電一體化新崗位的教學任務的師資,提出培訓見意。

(5)整合學校現有資源

根據新崗位及學校硬軟件對接能力,分析培養規模。提出為“兩化融合”整合現有學校教育資源建議方案:

1)要滿足新崗位群需要新添的硬件設備。

2)要滿足新崗位群需要新添的“兩化融合”課程。

3)在原有課程中需要改進的“兩化融合”課程內容。

4)要滿足新崗位群需要新添的師資要求。

5)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及教學內容。

①調整專業設置滿足“兩化融合”特色專業教育的需要。

②梳理課程教學內容,對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進行改進,增加“兩化融合”知識與技能,削減淘汰陳舊知識與技能。

4.總結

兩化融合與課程資源相整合,進行課程改革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既要滿足信息化發展的需求,也要和工業現代化生產實際相結合,課程改革資源融合要滿足教與學,教與用,學與學之間的互相交流。

參考文獻

[1]王亞男.兩化融合視角下的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2011,5.18(3).

[2]鄭立新,等.《汽車構造》課程與現代教學手段整合方式的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2(22).

[3]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方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4):22-28.

注:本文為校級課題《“兩化融合”下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內容改進的研究探索》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邢麗華(1981—),女,畢業於江南大學通信控製工程學院,工學碩士,講師,現供職於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自動化工程係,研究方向:電氣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