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需要步步推進,隻有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才能學習新知識,沒有舊知識作為依托,新知識無疑成了空中樓閣。有的學生因為前麵的知識沒有掌握好,便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知識,因而落伍成了所謂“差生”。教師要學會與學生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知道學生對知識已經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原有基礎之上實施教學,才能有效地實施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次教學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五、同化
同化是學生把外在的信息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以豐富和加強自身的知識體係。
一門學科的發展經曆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個概念是複雜的,具有自身的內涵和外延,要想在短時間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概念,掌握一門學科的規律,必須重構知識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一個消化的過程。
實踐是第一位的,學習也是實踐,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踐,包括實訓、實驗、實習、作練習、做習題等等。通過實踐不斷修正已有的知識體係,逐漸將所學知識同化為自己的知識,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係。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更要允許學生改正錯誤,隻有通過不斷的修正過程,才能最後同化為自身的知識體係。
例如,我們通過對“力”的概念的學習和認識,幫助我們理解同化的過程。我們學習了力的概念,“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是力的本質,也是力的概念的內涵,力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等等,各種力的不同特點是力的概念的外延。要完整的理解力的概念必須把力得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全部的理解。才能同化為自己的知識。
六、本能
長期訓練成為本能。
貓捉耗子是因為貓經過了長期的甚至幾代、幾十代貓的訓練,才練就了一身捉拿耗子的本領,並固化成貓的本能,人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必須經過反複的練習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直至成為本能。因此,學習了書本知識還必須再結合實驗、實習、練習才能完整的理解並掌握所學知識。做習題也是牢固掌握知識的過程,隻有反複練習才能將解決問題物化為本能。解決一類問題已成為本能了,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
本能長期不用就可能退化,例如,現在有的貓“整天養尊處優、不勞而獲”,不需要再“受苦受累,風餐露宿”去捉老鼠了,貓的本能便退化了,有的貓使勁渾身解數也捉不住一隻老鼠,還可能被老鼠戲弄,很可憐也很可悲,可見“養尊處優、不勞而獲”害人也害貓。
七、創新
創新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人能夠創新,人們創造了汽車、飛機、輪船,航空母艦等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智慧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之上,經過高度凝練,同化為自身固有的知識。必須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和理論基礎,知識麵要廣,各科知識交叉互通,然後各種知識互相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產生創新的靈感,然後才能創造。
畢竟我們把人類幾百年、幾千年積累的知識在短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有一定得難度,但人類的智慧能完成這一任務,例如,胎兒從胚胎發育成胎兒重演了幾千萬年人類進化的全過程,同樣,學習知識也要重演知識的進化過程,當然,有些細節被忽略掉。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學習每門學科的全部知識,並且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有所創造、有所發明。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新知識不斷產生,傳授知識的任務異常艱巨,培養創新能力的任務異常艱巨,我們必須知難而進,勇攀科技高峰,借助各種先進教學手段實施教學,強化素質教育,加強能力培養。遵從認知規律科學實施教學。努力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當我們通過科學的方法給學生插上智慧的翅膀,讓他們自由的飛翔時,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感到欣慰的呢。
作者簡介:
郎長興(1964—),男,山東濰坊人,高級講師,現供職於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李司敏(1978—),男,山東濰坊人,講師,現供職於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