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方式變革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
學術交流
作者:韓一靜
【摘要】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而當前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卻出現缺乏建設理念、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滯後、館際之間缺乏合作、缺乏高素質館員等問題,必須通過樹立科學的數字化建設理念、建立標準化的係統規範、協調館際發展、加強教育培訓等方式加以解決。
【關鍵詞】網絡環境;閱讀方式;數字化圖書館
21世紀以來,網絡進入人們的視野並逐漸走向成熟,對紙質閱讀造成了強烈的衝擊。正如尼葛洛·龐帝所指出,在電腦和數字通信呈指數發展的道路上,人們正在奔向突發性劇變的臨界點。閱讀變成一種由點到線再到麵的信息提取過程。新媒體所帶來的網絡信息不斷膨脹,電子圖書、數字雜誌、網站、微博、播客等新興的閱讀方式反複驗證著資訊的摩爾定律。本文將以這場閱讀革命中的生力軍——大學生為對象,希望對其閱讀方式的變革有更全麵的思考,進而探析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問題。
一、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方式的變革
(一)數字閱讀接觸率強勁增長
根據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結果,2010年我國18周歲~70周歲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個百分點,增幅為33.3%。我國18周歲~70周歲國民中有23.0%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比2009年的14.9%增加了8.1個百分點;3.9%的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比2009年的1.3%增加了2.6個百分點;18.1%的國民通過網絡在線閱讀,比2009年的16.7%增加了1.4個百分點。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中,電子閱讀器的接觸率增長幅度達到了200%,增幅最大。由此可見,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已成為以大學生乃至全體國民的主要閱讀方式。
(二)呈現出泛讀化和娛樂化的趨勢
伴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深入,大學校園裏出現了多元化的讀書氛圍,跨專業閱讀、實用性閱讀、可操作性閱讀成為了大學生閱讀的主流。網絡信息的豐富多彩和無限性,以及檢索、複製、存貯的便利性正好吻合了大學生這一閱讀需求。迅雷、電驢、快車等下載工具的出現使得大學生獲得海量免費學習資料的願望得以滿足。百度文庫等在線數據庫的興起更使得當代大學生能輕易的獲得跨專業、跨學校、跨地區甚至跨國的各種信息資料。正是由於網絡可以不受版麵和時空的限製,迅速的將海量的信息整合、彙總,當代大學生開始習慣於在網上讀書看報,使得讀書成為一種“泛讀”過程,精讀越來越少,思考也越來越少。
一些網站和出版部門為了迎合這種“泛讀”的需要,有意識的開始上線和編輯出版一些精編、速讀類的圖書和一些經典著作的縮略本和導讀本,甚至是一些“戲說”經典的書籍。大量快餐式的電子書籍使得大學生不自覺的疏遠了充滿思考的閱讀,偏離了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獲得營養的初衷,使得大學生閱讀呈現出另一重要趨勢——娛樂化。有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有80%的大學生未完整讀過中國四大文學名著,取而代之的是“水煮”、“雞湯”、“奶酪”之類的充滿娛樂傾向的書籍。
(三)閱讀習慣和思維進程的改變
在傳統的閱讀模式中,書籍是大學生事先選擇好的,大學生對書籍具有先驗的、整體的認識。但網絡搜索引擎的出現顛覆了大學生的這種閱讀習慣和思維進程。尤其是Google圖書和百度文庫等在線數據庫的出現,使得數百萬冊圖書全部數字化,讀者隻需要輸入一個簡單的詞語就可以獲得數百頁的圖書:閱讀變成了一種由“點”到“線”再到“麵”的信息篩選過程。但在這個信息篩選過程之初,大學生並不十分確切的知道自己的閱讀內容,而需要通過關鍵詞(點)的索引獲得一係列的搜索結果(線),再從這一係列的搜索結果中篩選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一些有益信息(麵),進而對這些信息進行閱讀。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大學生連自己要讀什麼、想讀什麼都不知道,隻是通過泛泛的瀏覽來確定閱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