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神秘刻文,驚天秘密(上)(2 / 2)

順治三年,暨公元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加上南明皇朝的清剿,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岌岌可危,最終,他不得不下令撤出四川,放棄經營了多年的根據地,以保存實力,另尋他途。但是,張獻忠集團征戰所搜刮的大量財物無法隨軍撤離,因此除了少部分財物作為軍費,分發於各部外,他令人將大部分寶藏藏於成都城附近,以便日後東山再起之用。

公元1646年,農曆春節過後還沒有多久,張獻忠覺得形式不對,計劃放棄四川。

那天,張獻忠在他那位於成都城內的皇宮裏,緊急召見當年隨他一道起事的心腹,人稱“鐵頭將軍”的劉奎成。這個劉奎成身材魁梧,國字臉,滿臉的絡腮胡,皮膚黝黑,咋一看,五大三粗,凶神惡煞的樣子,著實有些讓人害怕。

劉奎成不僅外表粗獷,而且鬥大的字也不識幾個,雖然這樣,但他依然是張獻忠難得的幾個親信人之一,這不僅因為他忠誠、勇猛,而且有著與其外表不相符合細致、穩妥。還有一點,他曾經用他的那個比常人要硬很多頭在亂軍中撞開大門,背著身負重傷的張獻忠,殺出一條血路。患難之交,戰場救命之恩,再加上他的沉穩、忠厚,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張獻忠親隨。當時,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鐵頭將軍辦事,元帥放心”。

劉奎成雖然是張獻忠最信賴的幾個人之一,但也正因為他沒有文化,缺乏謀略,所以他在張獻忠起義軍中的官位不高,在曆史上也沒有留下什麼,甚至整個明末清初的曆史已經將他這個人淡忘了。

盡管如此,劉奎成以他的資曆以及他與張獻忠的生死之交,患難經曆和他的為人,在軍中威望很高。因此,準備埋藏寶藏的張獻忠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正在修造他的帝王陵寢的劉奎成。

張獻忠率部入川,在建立大西政權沒有多久,就按風水選定的地方,派其最信任的部署劉奎成建造自己的帝皇陵寢。按照規製,負責建造帝王陵寢的“鐵頭將軍”劉奎成的陵墓作為隨葬墓也是在帝王陵寢裏。

聽到這裏,楊仁軒不禁搖頭道,“江山還沒有打下來,就已經開始建造自己的帝王陵寢,豈能不敗!”

“是啊!典型的小農意識,狹窄的小農觀念。他若能成事,天理難容啊!”程少傑接話感歎道。

“所以說,當時農民起義軍這麼多,而且一路高歌猛進,直搗北京城,逼死崇禎。一個想著美女財寶,一個想著自己的帝王陵寢。而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滿清政權,入關、滅明,建立 政權,安撫民心,這天下不是他們得還能有誰得。”福幸川同樣感歎道。

“可滿人最後也被漢人同化了,開始明爭暗鬥,想著是自己的一己之私。”楊仁軒接話道。

“所以,大清政權最後也走向滅亡。也許這就農耕民族的劣根性。”程少傑繼續接話道。

“我們不要把話題扯遠了,一起聽肖瀟說下去。”打住了福幸川他們的高談闊論後的歐靜宜對肖瀟說道,“後來怎麼樣,你繼續給大家講講。”

肖瀟按歐靜宜說的接著往下講,她繼續拿起這塊胸前保護罩,看著上麵的刻文說道,“在瑉江江畔督造帝王陵的劉奎成在接到張獻忠的詔令後,立即放下手中的活……”

劉奎安在接到張獻忠的緊急召見後,立即快馬加鞭,從城外的陵寢建造工地匆匆趕到了皇宮。他騎馬來到皇宮門口,用力拉住韁繩,褐紅色的駿馬前蹄高高抬起,一聲撕扯長空的馬叫聲,這批駿馬就這樣在皇宮門口停了下來。

劉奎成順勢縱身一躍,跳下了馬,順手將馬鞭扔給門口站崗的守衛,三步並成兩步的快速地向張獻忠的寢宮跑去。因為劉奎成是張獻忠的親信,經常出入皇宮,因此守衛宮門的衛兵們都認識他,他進皇宮,根本不用出示什麼腰牌,直接“刷臉”就行了。

“皇上,屬下劉奎成奉命趕到。”來到張獻忠的寢宮,劉奎成立馬雙膝跪地,叩拜道。

“請起,請起,快請起!”張獻忠邊說邊用雙手扶起劉奎成。

起身後的劉奎成依然非常恭敬地彎腰作揖道,“不知道皇上今天召屬下急來,有何吩咐。”

“哎!”張獻忠歎了一口氣後說道,“現在我們大西國四麵受敵,形式危急。東麵,南明大將楊開帥兵從水路向我們攻來,現在明軍已經攻占萬縣;北麵,滿清韃子已經攻占關中,順漢中南下,直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