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神秘刻文,驚天秘密(中)(1 / 2)

劉奎成立即表態道:“皇上,隻要你一聲令下,我立即領兵迎戰,隻要我有一口氣在,絕對保證您的安全。”

“哈哈……”張獻忠欣慰的大笑後說道,“奎成啊!你的忠心,朕心裏清楚,前方打仗,目前還用不到你,但是我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要你去做。”

“那是什麼事?”劉奎成好奇的問道。

“把國庫的金子、銀子以及皇宮內的那些金銀珠寶埋藏好,以便日後東山再起和將來建國之用。”張獻忠吩咐道。

“全部財寶嗎?”劉奎成問道。

“是的!全部。”張獻忠應完踱步思索了一下後補充了一句,“包括大西朝所有文武百官家中的財物,一律收繳,一並埋藏。”

張獻忠這麼安排看似很不合理,但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想想,南明軍隊、滿清韃子,無論哪一方攻占的成都,勢必會對成都城內刮地三尺,犒賞三軍。另外,這次戰略性的大轉移,包括大西政權文武百官在內的所有人都撤離四川,那麼,這些文武百官家中的財物讓他們自己帶著一起撤離,顯然是不現實的,一路轉戰,凶險至極,誰也不今後的情況。此外……

說完,張獻忠接著歎氣道,“這些財寶是我們大西國所有的家當。奎成,你是最清楚的,我們一路走來不易啊!你一定要把這些金銀財寶埋藏好,等我們將來打回來的時候,取出這些財寶,擴軍再戰,一統天下。另外,統一天下之後,治國安民,也需要錢啊,我全指望著這些金銀財寶了。”

“奎成明白您的意思了,奎成會按照皇上的意思辦理。”劉奎成心領神會地領命道。

“嗯!很好!奎成,你辦事,我放心。”張獻忠欣慰地誇獎道。

“那這些文武百官若是不配合怎麼辦?”劉奎成思索再三之後問道。

雖然劉奎成和張獻忠兩人從小是光著屁股一起長大,後來跟隨張獻忠一同起事,而且在亂戰之中又救過張獻忠的命,但是為人處事低調且有好爽的他在張獻忠麵前一向謹小慎微,特別是在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稱帝之後,他更是惟命是從。所以,生性多疑的張獻忠視他為心腹親隨。

“不配合,哪個敢不配合,你告訴他們就說是我的意思”說完,張獻忠從牆上取來一把跟他征戰多年的大刀交給劉奎成並語氣嚴厲地說道,“這是我給你信物,就叫‘上封寶刀’吧!見刀如見朕,如果還有誰敢不配合,你懂得。”

“是!”劉奎成領了後多嘴問了一句,“不知皇上如何安頓這些文武百官的家眷,是否帶上一起撤離?”

聽劉奎成這麼一問,張獻忠有些不高興地瞟了他一眼後嚴厲地嗬斥道,“這個事,我另有安排,不用你管。”

就這一瞟,差點把劉奎成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他跟隨張獻忠這麼多年,深知張獻忠的脾氣,連連點頭道,“是!是!是!我這就按皇上的旨意去辦理。”

其實,張獻忠心裏早就盤算好了,那些文武百官的家眷,男丁凡是16歲以上,40歲以下,身體健壯者,全部編入軍中,至於那些女眷和老弱病殘者,他自有另外安排。

“那好!你就去吧!”張獻忠大手一揮說道。

“是!屬下告退!”劉奎成說完就立即退出張獻忠的寢宮,快速地離開皇宮,返回工地……

在劉奎成領命後的小半個月的時間,他從建造帝王陵寢的工地上抽調百十來個親兵會同守衛國庫的軍隊一起執行這項任務。

從領受命令的第二天起,劉奎成風雨無阻,每天都挎著“上封寶刀”帶著這些親兵挨家挨戶地搜查文武百官以及成都城的那些富豪家,把他們的金銀財物收繳運往國庫,要是誰敢不從,他立馬揮起張獻忠賞賜的那把“上封寶刀”。

“‘張屠夫’真夠狠的,連自己官員家的財產都不放過,不從就殺。”聽到這裏,張乾安打斷了肖瀟的講述氣憤地說道。

“‘張屠夫’,嗬嗬,好名字,‘黑皮’你怎麼想到?”楊仁軒笑道。

“張獻忠入川後,殺人如麻,好端端的一個四川,被他搞得隻剩下幾十萬人口,比‘鬼子’還狠,不叫他‘張屠夫’還叫他什麼。”張乾安應道。

其實,除了是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領袖”這個還算褒義的稱號外,張獻忠在曆史上的口碑並不是好。史書上記載,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在如川之後,偏安一偶,不但不思進取,而且以殺人為樂,整個四川被他搞得民不聊生。短短數年時間,整個四川人口從三、四百萬銳減至八萬(其實張獻忠入川時,整個四川的人口有上千萬,但因為明朝收得是“人頭稅”,所以官方的統計人口隻有三、四百萬,而張獻忠被剿殺,順治18年,四川人口最少時,也有50餘萬),連我們現在一個縣的人口也不到。張獻忠還親手立了“七殺碑”,上麵寫著:“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另外,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張獻忠喜歡女子的小腳,在一次酒後大醉,他命人將宮中所有宮女的腳,包括自己心愛的妃子的腳一並砍下,堆成小山,以供他“欣賞”。所以,張獻忠在曆史上也是一個爭議性很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