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欺之以方(2 / 2)

且不提花榮為明天的戰事左右為難,楊誌四人率領五百軍士去官軍十裏之遠紮下營寨,同時派人上山聯絡燕順和鄭天壽,約定共同破敵之事。

傍晚時分,宋江和朱武率軍來到,楊誌將他們接進營寨,稟報了與黃信等人接戰的情況,宋江稱讚道:“楊兄弟果然不負眾望,首戰告捷,更重要的是在敵軍將領之中種下了猜疑的種子,花榮回到營中,必定會受到劉高的詰難,隻要我們再從旁使一把力,定教那花榮與劉高反目,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趁機說花榮來降。”

朱武接口道:“哥哥所言甚是,事成與否,隻看明日的交戰即可。依小弟看來,黃信明日定會派花榮前來與我軍接戰,以試探他與我們的關係,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做足花榮與我們暗中來往的功夫,不怕他黃信不中計。”眾人商定後,各去準備不提,一夜無話。

第二天天一亮,兩軍就在清風山下擺開了陣勢,花榮一馬當先立在陣前,大叫一聲道:“對麵的賊人聽著,速速下馬投降,或可饒爾等一條活路,若仍執迷不悟,抗拒天兵,憑花某這杆槍、這張弓,定教汝等來得去不得。”

花榮這番話,惹惱了宋江帳下眾將,紛紛上前求戰。宋江勸止眾人道:“眾家兄弟不可造次,今日隻為賺那花榮,且待宋江上前與他敘敘舊情,試探一下他的反應,再行定計。”

說完之後,宋江就要打馬上前,武鬆勸阻道:“哥哥輕身犯險,實屬不智,若是那花榮不念舊情,恐與哥哥不利,不若讓小弟陪同哥哥一同前去,也好有個照應。”

宋江知道武鬆擔心他的安危,心中甚為感動,但是為了做足功夫,隻能由他一個人去,宋江開解道:“武兄弟不用擔心,我了解花榮的為人,是個響當當的好漢,即使不念舊情,也斷不會暗中加害於我,再說了,我宋江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的人,加上眾兄弟為我壓陣,料想無礙。”

武鬆看到宋江心意已決,也隻好不再任他去了。宋江來到距離敵軍一百五十步外站定,向花榮拱手言道:“花賢弟,還記得山東鄆城宋江嗎?”

花榮定睛一看,來人可不正是宋江麼?一時心中百感交集,道:“前日裏聽聞兄長被張文遠那廝壞了性命,宋家莊被付之一炬,小弟心中十分悲痛,本想到鄆城打探情況,隻因小弟管轄的清風寨地界不甚太平,一時之間不得脫身,遷延至今。幸得兄長吉人自有天相,得以免禍,隻是不知兄長為何自甘墮落,上二龍山做了賊寇,兄長若仍有報效國家之心,花榮就是舍了身家性命不要,也要為兄長洗脫罪名。”

“賢弟此言差矣,如今賢弟自身難保,如何能夠為宋江做主。宋江也曾像賢弟一般,立誌報效國家,但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老父和弟弟更是因我而慘遭殺害。像賢弟這般人材武藝,均屬一流,卻隻做得一寨的副知寨,不但要受青州知州的轄製,更要受那劉高的閑氣,可見朝廷昏聵一至於此,英雄失意,小人得誌,宋江如今對朝廷再不抱任何幻想。賢弟若要捉拿宋江,現在就動手吧。”宋江一臉悲憤道。

花榮默然半晌,道:“兄長此番教小弟好生為難,兄長請回吧,你我今日是敵非友,但花榮卻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宋江知道花榮對朝廷還抱有幻想,再次向他拱手道:“賢弟還沒有看透嗎?今日你放宋江離去,回去隻怕難以向黃信交代,再加上劉高一意要壞賢弟性命,宋江最後奉勸賢弟一句,莫要自誤啊!”說完之後,宋江再不停留,打馬回了本陣。

眾人看宋江的表情就知道勸降花榮的事情沒有成功,對花榮暗暗不滿。此時正逢花榮上前挑戰,史進終是年輕氣盛,舉起手中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策馬向花榮殺了過去,花榮看到史進來勢凶猛,挺起手中的長槍專心接戰,二人這一番廝殺,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直戰到四五十合,仍是不分勝負。花榮心中暗暗喝彩道:沒想到這史進竟然如此勇猛,如今戰得多時,竟然沒有折一點便宜於我,今日想要取勝,看能隻能用連珠箭法才行,隻是不能壞了他性命,教他知難而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