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民族總是處於一種漂泊不定的生存環境之中,他們常常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流浪的生活是不安定的,也處處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風險,可為了生存,他們又不得不經受這種風險。時間久了,冒險也就成了猶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他們看來,風險越大,競爭越小,利潤就越大,成功的機遇就越大,許多成功的猶太商人甚至把冒險當做致富的必要條件。
冒險是什麼?冒險就是抓住機遇,你不敢冒險,就會錯過很多機遇,而很多機遇其實在一瞬間就可以讓你成為巨大財富的擁有者。如今廣為流行的“一夜暴富”就有這樣的意味。他們的暴富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機遇好,而是他們在碰到機遇的時候,敢於承擔這樣的風險,去換取相應的財富。
風險往往可以為你開啟成功之門。敢於冒險,正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質,也是在商界中打拚的人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隻有敢於冒險,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假如你連股市都不敢進,你當然不會有賺錢的機會,你敢進了,你就有了50%的機會,另外50%是失敗的機會。而假如你不敢進股市的話,你又怎麼有快速賺錢的機會呢?沒有這樣的冒險,你又怎麼可能去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呢?
做生意需要冒險的地方很多,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例子就是做別人都不看好的事情,做別人都認為不能成功的事情,結果,在自己有效的經營下,得到了別人不可能想到的利益。這樣做就是利用標新立異的方法,使自己最早進入某一個領域,在別人已經意識到這個領域有很大利益的時候,自己已經是這個領域的領頭羊了。
19世紀60年代初期,猶太人卡內基在鐵路上任職。細心的他發現美國的鐵路還處於鐵的時代,無論橋梁還是路軌全都是用鐵造的,鐵路及橋梁事故時有發生。卡內基覺察到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大問題,並預示著鐵的時代將要結束。
直到有一天,歐洲的貝色麥發明了一種煉鋼法,使鋼的製作有了大規模生產的可能。這則消息立刻引起了卡內基的注意。他馬上意識到這將意味著鐵時代的終結,鋼時代的登台。誰能捷足先登必將前程無量。考慮到自己的財力不足,卡內基就馬上與弟弟商量,要把他們的全部資本抽出來投資辦鋼廠,而且還要借一筆錢。卡內基的弟弟沒有多大氣魄,忙說:“這樣做太冒險了,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吧。”“我看準了,鋼取代鐵勢在必行,先下手為強,肯定可以發大財,它值得我們下一筆大賭注。”卡內基斬釘截鐵地說。
他弟弟沒有主意,隻好聽從卡內基的安排。盡管心裏仍然有些不放心,還是按照哥哥的意思做了。首先是買廠址,卡內基看中了獨立戰爭時代的布拉多克戰場一帶的一片土地。那塊地的地主聽說卡內基要在他的土地上辦廠,竟一夜之間從每英畝500元提高到2000元。卡內基的弟弟猶豫了起來,忙電報請示哥哥。卡內基接電報時正在吃飯,他馬上放下飯碗去電報局給弟弟發了一個加急電報,告訴他弟弟趕快買下來,不然明天又要漲到4000元了。聽了卡內基的話,他弟弟立刻買下了那片土地。
自從卡內基興辦鋼廠以來,一直一帆風順。鋼廠的最初資本隻有100萬元,但不久每年利潤就達到200萬元,後又增至500萬元、1000萬元。到1890年,年利潤已達億元。卡內基也成了大富翁。
卡內基看準時機,傾其所有資產發展鋼鐵業,不愧為具有雄才大略的企業家。成功的商人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們目瞪口呆的投資行動,有時幾乎是以公司的命運做賭注,成則一步登天,敗則不堪設想。賺的錢越多,冒的風險就越大,上天其實是很公平的。從卡內基身上,我們發現,猶太人的生意經中充滿了風險意識,他們寧可去嚐試在風險中賺錢,也絕不輕易地讓自己退出風險。這種有準備、有策略的冒險精神應當是一個優秀商人的基本素質。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當失敗的可能性大時,卻仍然要去做,那自然而然就成了冒險。問題是,許多事情很難區分成敗可能性的大小,那麼這種時候也是冒險。例如炒股票這件事,明明有風險,但是不冒險就發不了大財。商戰的法則就是冒險越大,賺錢越多。
但是,冒風險並不意味著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就不講策略,盲目行事,這是莽夫所為。聰明的生意人,並不會冒毫無把握的風險。他們在追求更高利益之前,會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製定相應的策略,並根據隨時發生的新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最後化險為夷,贏得利益。
猶太人在經商中就很富於冒險精神:他們憑著過人的膽識,抱著樂觀從容的風險意識知難而進,逆流而上,贏得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成功。他們往往膽大心細,在冒著風險的同時,能夠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正確地對待風險,並有意識地降低風險,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在險中取勝。
你一定要明確,想不冒風險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獲得利益是絕對不可能的。隻有勇於麵對風險的存在,努力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優勢才能獲得成功。在沒有任何安全可靠的保障時,想要獲得利益,就隻能冒險一試了,當然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分析問題,作出正確的決策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就看,冷靜和冒險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
狹路相逢勇者勝狹路相逢勇者勝,生意場上也是這樣。隻有當你比風險更強大的時候,才能開啟你的財富之門。也隻有勇敢的人才能抓住眼前的機遇,打開通往成功的大門。
猶太商人就敢於迎戰各種困難,他們相信隻要自己付出,就會換來回報。正因為猶太人具有積極進取精神,所以遇到困難時,他們總能設法把它轉變為積極麵,從而克服困難。正是這種精神,使許許多多的猶太人在各個領域中出人頭地,業績卓著。在商界中,無數猶太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之王,是因為他們大都具有積極進取和不怕冒險的精神。約瑟·賀希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猶太人約瑟·賀希出生在拉脫維亞的一個貧苦家庭。1908年隨著父親遷到美國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漢堡特貧民區。他們一家人在立足未定之時,一場火災又殃及他們的家,連屈指可數的家中財物也被熊熊烈火吞噬了。從此,約瑟·賀希淪落為在垃圾桶中到處尋找食物的小乞丐。
約瑟·賀希年幼時家境貧窮,在學校裏的讀書機會不多。但是受父母的影響,人窮誌不窮。他在乞討的生涯中,時刻渴望有朝一日事業有成。約瑟·賀希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後他在流浪街頭覓食的過程中,除了每天保證自己的食物外,還堅持每天拾獲別人廢棄的報紙。他慢慢地對書報上的經濟信息、股市行情產生了興趣。每撿到一張舊報紙,他就會坐在街邊的石椅上看個不停,有時晚上還借助路邊燈光閱讀撿來的書。約瑟·賀希下定決心要從股票方麵發展自己的事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由於經營慘淡而關閉。美國絕大多數證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這個時刻,約瑟·賀希在奮發進取精神的驅使下,到證券交易所去找工作。幾位在交易所門口玩紙牌的人聽到他來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來,認為他在股市大崩潰的情況下還想做股票工作,是不是神經有問題。對於一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一無所有者,要想發展自己的股票事業,簡直是異想天開。
但是,約瑟·賀希並沒有灰心。他憑著這股頑強的進取精神,繼續一步一步地朝這個目標前進。小賀希又轉身到別的交易所去尋找工作。雖然他接連仍然受到了很多譏笑,但是他仍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工夫不負有心人,小賀希最後終於在愛默生留聲機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這是一份幹辦公室勤雜和午間總機接線的工作。工薪很低,每周12美元,但是賀希很樂意地接受了。
小賀希滿腔熱情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十分珍惜自己的這個機會。他利用晚間和假日認真鑽研股票業務和市場行情。不久,小賀希發現愛默生留聲機公司發行股票和經營股票,於是他潛心注意著公司的經營情況。一天,他發現總經理辦公室裏有一個股市行情指示器,他憑著多年鑽研股票的知識,深知它的作用。他在該公司賣力工作了半年多,在總經理的眼裏留下了一點印象。他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他想當這家公司的股票經紀人。
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氣,敲開總經理辦公室之門,大膽地提出:“總經理先生,我可以做您的股票經紀人嗎?”總經理驚訝後,沉默了一下,盯著眼前這位猶太小夥子,覺得他半年來工作勤快,反應靈活,並有勇氣向自己提出這個要求,心裏就默認了。他對賀希說:“膽量是股海衝浪的首要條件,你既然有這種勇氣,那就試試看吧!”此後,賀希就成為愛默生留聲機公司股票行情圖的繪製員。
賀希運用自己積累的股票知識和行情資料,很快熟悉了現在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對股票買賣的領悟進一步加深,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賀希在愛默生公司工作時,節衣縮食,為自己積累本錢。他每天除了花很少的車費、午餐和零用錢外,其餘全部積蓄下來。同時,他還替另一家股票交易所當跑腿,這份兼職工作是從每天下午6時開始到第二天淩晨2時,來回跑送有關文件,從中每星期賺取12美元的報酬。經過3年的艱辛努力,他積累了250美元。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奮鬥計劃,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從此走上發跡之路。不到一年時間,他就擁有168萬美元資產了,成為一個富有的商人。
股海的風雲是突變的。當賀希的財富積累到上億美元之時,有一次股市驟然下跌,他買進了一家鋼鐵公司的股票所賺到的上千萬美元及其他多宗贏利,一下子就虧光了。這一次慘敗沒有挫掉賀希積極進取的精神,相反,這次失敗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
那次失誤後,賀希更加謹慎地經營他的股票生意。到1928年,他已經成為每月可以賺20萬美元的股票大亨了。1929年是他最輝煌之年,當年美國股市是曆史上最熱鬧的一年,幾乎全民都加入了股票買賣的行列。他果斷地將1928年末至1929年初大量買入的各類股票,一分不留地拋售,得到了相當於原來投資十多倍的回報,他一下又賺了上億美元。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賀希終於成為赫赫有名的股票大王。
從約瑟·賀希的經曆可以看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賺錢既容易又不容易,關鍵在於是否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麵對困難和挫折能夠勇往直前的品質。
在猶太商人中,諸如連鎖經營先驅盧賓、金融巨頭金茲堡集團、報業大亨奧克斯、好萊塢老板高德溫、地產大王裏治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均是靠著冒險精神來創立他們的企業王國的。而猶太商人中有那麼多的出類拔萃的人物,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形成了一種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有一種勇敢創業的精神。他們從小就培養了成功的信心,增強了他們麵對現實和排除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我們麵對優勝劣汰的競爭,既不能憑借行政權力進行經營,也得不到行政權力的庇護,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進行拚搏。尋求財富的道路是荊棘叢生的,瞬息萬變的市場供給和需求、紛繁複雜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加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等,使得我們的任何一項重大經營決策都受到客觀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都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在風險中尋找機會。隻有勇於在市場經濟的大浪中拚搏的勇者,才能最後成為市場的勝利者。直麵冒險背後的失敗既然是冒險,那就意味著必然會存在失敗的可能,否則也就不叫冒險了。在失敗麵前,有的人能夠冷靜地分析問題,準備從頭再來,而有的人則會一蹶不振,失去了從頭再來的勇氣。猶太商人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他們敢於迎戰各種困難,相信隻要自己付出,就會換來回報。但是,萬一真的出現了不幸的情況,他們會怎麼辦呢?
猶太人利普蘇斯在大學讀建築學研究生時,就對股票期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業時,他同時取得了建築學和工商管理兩個碩士學位。令人驚訝的是,畢業後,他放棄了從事建築工作,而是加盟了著名的所羅門兄弟公司,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1982年,利普蘇斯因為業績突出,在27歲時就被提拔為所羅門公司外彙部主管。利普蘇斯認為做外彙靠的是消息靈通。在朋友的協助下,利普蘇斯建立了一個廣闊的關係網,這也為他後來在華爾街的外彙市場叱吒風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9月,利普蘇斯用個人做期權賺到的25萬美元進軍股市,並利用股市下跌的機會又大賺了一筆。但到了9月23日,股市跌到底線後大幅反彈,由於他進單量過大,3天後資金全部賠光。這次失敗並沒有影響他的情緒,他決定重新開始。這次失敗使他認識到了風險控製的重要性,他決定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公司中去,闖出一片新天地。
1988年秋,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大會上大談裁軍問題。市場理解為美國也將要裁減軍備,削減財政赤字對美元有利,受其影響,美元在紐約盤開始上升,很快就上漲了1%。當時所羅門公司手中有30億美元的賣單,漲幅1%就意味著損失了3000萬美元。
外彙市場在風平浪靜之後突起波瀾。情況緊急,又恰逢是星期五,市場交易量很小,想砍單出場很困難。利普蘇斯決定先拋出3億美元,試圖壓住美元的漲勢,等到星期一紐約盤開市後再平單出場。但美元上漲厲害,很快上漲了3%,此時所羅門公司的虧損達到了9000萬美元。在是否拋出的決斷中,利普蘇斯仔細分析了市場,毅然選擇了繼續持有,等待時機。周一紐約盤開市,美元果然開始下跌,他耐心等到了歐洲平盤後才拋出美元,終於死裏逃生,隻損失了1800萬美元,為公司挽回了很大一筆損失。
利普蘇斯憑借自己的天才和勤奮,以及所羅門公司在華爾街的聲譽和實力,很快就成為華爾街的“外彙蘇丹王”。在主持所羅門公司外彙部的10年裏,為公司賺取了五六億美元的巨額利潤。目前他進單數目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一次進幾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由於利普蘇斯的卓越表現和所羅門公司豐厚的財力,他所主持的外彙部在全世界上百家銀行共有8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每年從外彙市場賺取的利潤數以億計,他的成功令人稱讚。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利普蘇斯在失敗後,依然選擇了堅持,他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在挫折麵前勇往直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倘若他在第一次失敗後,就選擇放棄,那樣就不會出現後麵的成功。可見,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站起來的勇氣。隻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化壓力為動力,我們仍然是最好的。
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夜之間就可以成為一個擁有巨額財富的人,但是那些成功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是因為他們敢於經曆相應的冒險,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去應對這些冒險,因而他們成為所謂的“一夜暴富”人士。但誰能否認他們的成功背後所承受的巨大的壓力呢?誰又能了解他們在成功之前,在麵對自己的冒險時所需要擁有的勇氣和毅力呢?
因此,在麵對他人成功的時候不要隻看到他人成功的輝煌時刻,要知道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們堅信著“付出就有回報”,正是因為他們堅信著“冒險是通往財富之路的捷徑”,正是他們這樣的堅信讓他們擁有了他們想要的幸福與財富,而這些幸福與財富無一不是用他們的冒險和大膽創新精神創造出來的。既然如此,如果你也想要擁有他們的幸福與財富的話,就抓緊身邊的每一個機會與風險,鼓起自己的勇氣,直麵冒險後的失敗吧,你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