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以後別墅變成一片火的海洋,它完全燒沒了。朋友們很快就知道這個消息,他們都來安慰拉爾斯。“拉爾斯,真是不幸呀!”他們說。“怎麼不幸了?”他問。“損失呀!拉爾斯,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什麼呀?不過是損失了2個馬克。”
大部分的猶太人都像拉爾斯一樣樂觀豁達。當一個人能夠徹底超越患得患失的貪婪心理,人生就會變得開闊許多,這樣才能享受到賺錢的樂趣,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隻要用心,就能擁有金庫我們究竟要怎樣走自己的人生路?如何對待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而生活就是這樣,你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也將以同樣的態度回饋於你。俗話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是的,隻要用心去做,我們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猶太商人在自己的生意經中經常以“用心”作為致富的手段,他們認為“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金錢是從腦袋中蹦出來的”。
1978年11月,洛杉磯市議會通過了一項市憲章修正案,會議決定不準動用公共基金辦奧運會。這個會議召開在洛杉磯市獲得奧運主辦權後的一個月,這無疑給洛杉磯市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無奈之下,洛杉磯市政府隻好把求援之手伸向了美國政府。可是,美國政府對此卻是冷若冰霜,明確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錢。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洛杉磯市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好向國際奧委會申請,要求允許以民間私人出麵主辦的方式來承辦這次奧運會。這個請求太出人意料了,國際奧委會還從來沒想過由私人主辦奧運會。萬一這個人半途而廢又該怎麼辦呢?但是出於無奈,隻能決定由私人承辦。那究竟由誰承辦奧運會才合適呢?
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物色人選。於是,委員會訂立了一個人選的標準:最重要的條件當然是這個人應該能在行政當局不貼一分錢的情況下辦好奧運會。此外,這個人年齡應該在40~55歲之間,在洛杉磯地區生活過,喜歡體育,並且具有從事經濟管理到國際事務等多方麵的經驗。電子計算機在不停地開動著,經過一次又一次地篩選,計算機裏不斷出現的名字就是——彼得·尤伯羅斯。於是籌備組向尤伯羅斯發出了邀請,並期待著他的回複。
舉辦奧運會是財政上的一場“災難”,誰主辦誰都得不惜“血本”。前幾屆奧運會都是由城市主辦的,財政上的虧損,誰也別想逃過去,更何況尤伯羅斯是一個人舉辦這場奧運會。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城市來說,能夠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巨大的榮譽,但是,奧運會的巨額費用卻令承辦者苦不堪言。尤伯羅斯雖然覺得承辦奧運會是對自己一次重大的挑戰,但他還是欣然接受了籌委會的邀請。籌集資金是承辦奧運會的關鍵,尤伯羅斯開始著手籌集資金。
有這樣一句話:“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裏,都會變成商品。”尤伯羅斯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而且做什麼事情都十分用心。尤伯羅斯決定利用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心理,來提高讚助收入。他規定本屆奧運會的正式讚助單位中隻接受30家,每一個行業選擇一家,每個讚助商至少要讚助400萬美元,讚助者就可獲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樣一來,各大公司就隻能拚命抬高讚助商的報價了。這個方案一提出,就收到了成效。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很是激烈,兩家都不甘落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曆來都是對頭,每次奧運會都是兩家交手的戰場。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百事可樂占據了上風,雖然代價大了一些,但是畢竟打響了自己的牌子,提高了銷售量。可口可樂盡管在商場中占據上風,但是稍不留神就會落在競爭對手後麵。這次洛杉磯奧運會上,可口可樂決心一定要挽回自己的麵子。於是,尤伯羅斯向兩家飲料公司拋出了400萬美元的底價。百事可樂思想準備不足,還在猶豫之際,可口可樂已經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讚助費用提高到1300萬,是尤伯羅斯提出底價的3倍還多。可口可樂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說,我們一下子多出了900萬,就是不給百事可樂一個還手的餘地,一舉將它擊退。果真百事可樂沒有還手,可口可樂就成了飲料行業獨家讚助商。尤伯羅斯順利地賺取了1300萬美元的廣告費。
隨後,尤伯羅斯又把目光對準了感光膠片的兩位大亨:柯達公司和富士公司。底價同樣是400萬美元。然而這次可就沒有那麼順利了。柯達公司雖然也想加入讚助者的隊伍,但是他們不肯接受組委會的不得低於400萬美元的條件了,他們隻能同意讚助100萬美元和一大批膠卷。尤伯羅斯並沒有答應,於是他還親自飛到了柯達公司的總部勸他們接受組委會的條件,但柯達公司最終還是沒有同意。柯達公司滿以為有把握不改變條件便可獲得讚助權,於是他們等待著尤伯羅斯的讓步。此時一向嗅覺靈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決心以此打入美國市場。富士公司同尤伯羅斯討價還價,最後終於以7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洛杉磯奧運會膠卷獨家讚助權。待到柯達公司醒悟的時候,富士膠卷已經充斥了美國市場,為此柯達公司廣告部的經理被撤了職。尤伯羅斯又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目標。
接著,尤伯羅斯又把注意力投向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豐田等日本幾家汽車公司的競爭。他們彼此都竭盡全力以拚搶這“唯一”的讚助權。結果,企業讚助費用共計385億美元,而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的381家讚助廠商,總共讚助費用才900萬美元。尤伯羅斯通過自己的智慧,利用廣告就為他籌集了大量的資金。
但是,收入最高的還是把運動會實況電視轉播權作為專利進行拍賣。最初,工作人員提出的最高拍賣價是152億美元,遭到他的否定。他親自出馬,他先研究了前兩屆奧運會電視轉播的價格,又弄清楚了美國電視台各種廣告的價格,提出了25億美元的拍賣價格。尤伯羅斯還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奧運會的廣播轉播權分別賣給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從此以後,廣播電台免費轉播體育比賽的慣例被打破了。僅僅這項收入,就為尤伯羅斯籌集到了28億美元。
尤伯羅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奧運會開幕前,要把火炬從希臘點燃空運到紐約,再蜿蜒繞行到美國的3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途經41個城市和近1000個鎮,全程15萬公裏,通過接力最後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尤伯羅斯發現參加奧運會火炬接力賽跑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公開出賣參加火炬接力跑權利的辦法,即凡是參加美國境內奧運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裏,就必須繳納3000美元。這個做法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尤伯羅斯依然我行我素,最後這一活動籌集到了3000萬美元。
就這樣,在尤伯羅斯的精心構思下,最終成功舉辦了這次奧運會。這一結果也證實了猶太商人“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的著名觀點。
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用腦去賺錢,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隻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難分。你能賺得多少錢,取決於你的智慧及用心程度。隻要有心,你自然能夠找到賺錢的方法。
找準人生的位置讓一個擅長計算的科學家進行長跑,讓一個長跑冠軍進行科學研究,雙方的結果肯定都是不樂觀的。要想擁有璀璨的財富人生,你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找準自己人生的位置。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塔木德》說:“沒有哪種行業比另一種更好,適合的便是最好的。”聞名世界的猶太商人之所以總是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在於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明白自己該處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做什麼才能賺取更多的錢。
在猶太人中,世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由於莊稼種得好,生活過得很愜意。村子裏的人都誇他聰明,並有人斷言隻要他做生意,肯定能發大財。
農夫的心就癢癢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個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就勸他打消這個念頭。
但農夫主意已定,妻子怎麼說都不行。見勸說無用,妻子就說,做生意總得有本錢吧,你明天就把家中的一隻山羊和一頭毛驢牽進城去賣了吧。妻子說完就回娘家了,找來三個人,對他們如此這般地叮囑了一番。
第二天,農夫興衝衝地上路了。他妻子找來幫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後。
農夫貪睡,第一個人乘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盹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鐺解下來係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
不久,農夫偶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急忙尋找。這時,第二個人走過來,熱心地問他找什麼。
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第二個人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
農夫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心人”自然都沒了蹤影。
農夫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他來到一個水池邊時,卻發現一個人坐在水池邊,哭得比他還傷心。
農夫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黴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
那人告訴農夫,他帶著一袋金幣去城裏買東西,走到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小心把袋子掉進水裏了。農夫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遊泳,如果農夫給他撈上來,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可能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補回來還有富裕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空著手從水裏爬上岸,他的衣服、幹糧全都不見了!
當農夫回到家,驚奇地發現山羊和毛驢竟然還在家中。他的妻子說:“看來你還是適合老老實實地在家從事農業,瞬息萬變、人心叵測的商場不適合你去做啊!你連一些基本的風險都預料不到,又怎麼能在商海裏征戰呢,還是老老實實地在家中種地吧!”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雖然行業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可是當人和行業的搭配出現了錯誤,結果恐怕是非常悲慘的。無論怎麼聰明的人,倘若入錯了行,找錯了位置,也不會賺得大錢。
所以說,賺錢的關鍵不在於你幹什麼,而是取決於你善於幹什麼。你不一定要成為比爾·蓋茨,你也不一定要成為沃爾瑪,找對自己的位置,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有一條很著名的街道叫聖勞倫斯街。在這條街上,有一家同樣著名的餐館,這是一家猶太人開的熏肉店。這家熏肉店,據說是早年由從波蘭或羅馬尼亞過來的猶太移民所開。這家烤肉店在當地既不占先機,也不占主流,但它卻開得很有特色,很有名氣。它的名氣甚至使它成了城市的一個亮點,不僅當地的食客很多,外地來的也不少,很多旅遊方麵的雜誌甚至把它列為蒙特利爾市的一個重要景點。於是近處的、遠處的,東方的、西方的,有錢的、沒錢的,都擁到了這裏。使這裏每天都要出現排隊候餐的盛況。
這家猶太人的熏肉店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快餐食品店。這裏可供選擇的主食也真是簡單得很,除了麵包夾熏肉的三明治食品,還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當然還要數熏牛肉。這些東西的價格很便宜,也就4~7個加元,在當地也就是一餐漢堡包的價錢。此外,它既是老外們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又與當今最流行的漢堡包風味迥然不同。
據說,這家店的猶太人做熏肉非常拿手,堪稱“蒙特利爾一絕”。店裏做的熏肉,都是選上等牛肉為原料,製作過程也相對複雜。猶太人要先將牛肉醃十天以上,然後再熏十小時。由於配料用的是祖傳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過該店做出來的牛肉的確很香,很嫩,也很鬆軟,嚼在嘴裏感覺它很快就化成渣了。
這家猶太人的熏肉店在競爭激烈的飲食界傲然挺立,已傳了三代,生意一直都很紅火。
有人曾經問他,為什麼不加開很多連鎖店呢?猶太老板笑著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擅長做熏肉吃而已,對於開連鎖,確實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