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未雨綢繆(2 / 2)

錦天皺皺眉道,“你我自當不必說,能忍一定要忍下去。可是我那韶關的八萬精兵如何忍?他們正在忍饑挨餓!”

嶽樂慢慢坐下,凝眉細思片刻說道,“當年本王遠征四川張獻忠部,因蜀道艱難,糧草調運不濟。為保軍糧,我曾邊圍困邊讓士兵屯田,解決了大部分軍糧呢!”

錦天聞聽,激動萬分,猛地將嶽樂摟住道,“老哥呀,你一句話可是點醒夢中人了。如今並無戰事,正是屯田的大好時光。當下也隻有采納老哥之法,命軍士們屯田自給自足。”

嶽樂見錦天讚同他的想法,哈哈一笑道,“還有你高興的事兒呢。如今本王被貶至嶺南正無事可做,你又要坐鎮梅州,不如將屯田之事交付於我怎麼樣?”

兩位坦蕩的君子,一心為國著想。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權謀之思。錦天當下修書一封交與嶽樂道,“那就煩勞老哥了。這是我的委托信,你到韶關之後可將此信交於現任守將。他對你的命令必會言聽計從。”

嶽樂接過錦天手中之信動情地說道,“錦王爺一片公心為國,有朝一日玄燁親政,必會體念你的忠心。我們哥兒倆就一同逆境中共勉吧!”

時光荏苒,不覺到了康熙八年五月。康熙以一群少年智擒鼇拜,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鼇拜專權曆史。

在這漫長的八年時光裏,錦天已然由一個青壯年成了一位充滿政治智慧的中年人。在他的治理之下,梅州、潮州、韶關等尚之信不屑插足的偏遠窮惡之地已悄悄地成了粵東之糧倉。

嶽樂助錦天在韶關經營的八萬精兵如今已是兵肥馬壯,成了捍衛廣東的一支生力軍。尚之信見錦天將如此窮山惡水治理得井井有條,物豐民樂!幾番想派軍駐進,都被錦天驅趕回珠三角。

如今的廣東已然成了二強對峙的局麵。錦天與尚自信各自為政,誰也捍動不了誰。

康熙收拾掉內患鼇拜,將目光轉移到了三藩。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不似福臨般優柔寡斷。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

而後,康熙帝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於他。

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製也。”於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康熙毅然下令裁撤三藩,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下旨恢複遠在廣東的嶽樂親王爵位。並命他火速回京統禦北方兵馬,以備不測。

康熙同時嚴旨於錦天,授他擴軍招募之權。嚴密監控廣東尚之信的一切動向。二王接到皇命,深知大戰將至,皆不敢怠慢。嶽樂甚至連向錦天辭行的時間都沒有,接到聖旨後日夜兼程由韶關回到北京城。

錦天這邊也不敢怠慢,首先他從韶關急調五萬精兵於梅州。做好了應對尚之信謀反的準備。同時錦天為了穩住尚之信,命人修書請尚可喜來梅州敘舊。

錦天的目的很單純,希望尚可喜勸解其子以大局為重,如吳三桂叛清,且不可隨波逐流。尚可喜來到梅州後,向錦天保證:絕不允許尚之信叛亂。

送走了尚可喜後,錦天並不放心。他親自命潮州、梅州及廣西部分郡縣廣貼招兵公告,開始了大量的征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