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兵困錦州城(2 / 2)

李自成在洪承疇調走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又重新組織起了十萬農民軍!雖然崇禎帝昏頭昏腦地放了他一條生路,可他李自成可不想放過崇禎的生路。

此次圍困錦州城,錦天的漢八旗成了主攻部隊。皇太極的策略依然是圍城打援。皇太極的戰略目標不單純是一座錦州城。他的戰略目標是拿下整個關錦防線。最終占領東北全境,直搗山海關。

洪承疇上任後,對祖大壽好言相慰。仍拜他為錦州總兵,全權負責錦州防務。祖大壽麵對洪承疇自不必多說,欣然領命。可是心裏已經對崇禎失去了最後的信心。

洪承疇對這次大戰亦做了充分的準備。他仔細研究了上次大淩河之役的戰役特征後認為:雖然皇太極兵困錦州城,但他的戰役目的絕不在於圍城,而是在於殲滅山海關方向的援兵。

明軍之長不在於騎兵,而在於步兵及炮兵。而滿清士兵擅於長途奔襲。所以如果明軍避長取短而長途去救援錦州城,則會揚敵之長而就己之短,必敗無疑。

故洪承疇命八路兵馬隻分出一路約一萬餘人假意向西救援錦州,自己則親率大軍向北進攻大清國的腹地。

吳三桂首先表示出疑義,要知道每次祖大壽被圍困,最焦急的就是他了。祖大壽可是他的親舅舅。

“大帥,為何不將重兵全部壓至寧錦一線而涉遠取鬆山?”吳三桂賬中聽了洪承疇的布軍方略後抱拳問道。

洪承疇一笑道,“我素聞將軍作戰勇猛,深得皇上器重。但我軍長途馳援勝算不大。他皇太極早就布好了口袋等我軍去救緩,他好在半路截殺我軍。”

洪承疇緩了一下道,“與其長途馳緩,不如我軍反道行之。直接攻入他大清之腹地。此乃‘圍魏救趙’之計。皇太極一旦分兵來救鬆山一線,則錦州之圍自解也。”

吳三桂頓悟,複抱拳行禮道,“大帥英明,末將不知望恕罪。”洪承疇道,“將軍可帶你部人馬向西假意馳緩錦州,如遇阻力則速撤至寧遠城中堅守不出即可。”吳三桂欣然領命。

此時其父吳襄因年邁體弱,已回到北京城家中養老。吳三桂官職雖仍是副總兵,實則山海關、寧遠一線,他成了實際上的軍事主官。

洪承疇率大軍沿鬆山一線向前推進,每占一地則迅速占領至高點,架上大炮。隻要皇太極的騎兵一到,便居高用炮轟之。

皇太極本要在關錦一線阻擊明朝來援之敵。未曾想到洪曾疇棋高一招兒,反其道不去救援錦州而攻其腹地。

皇太極沒有辦法,重新調整了布署。他命錦天的漢八旗仍圍困錦州不動。蒙八旗負責阻擊關錦一帶吳三桂的援兵。自己則親率滿八旗來迎擊洪承疇。

洪承疇不愧為一代名將。皇太極的第一階段進攻被打得落花流水,騎兵死傷無數。皇太極氣得想再次組織進攻。

身旁的範文程攔下道,“陛下,如今洪承疇步步為營,我部不可再冒然進攻,那樣損失太大,不值得。”

皇太極怒吼道,“朕傾舉國之兵而來,難不成就這樣灰溜溜地被洪承疇打回老窩沈陽不成?”

範文程一笑道,“陛下忘記當年您怎麼對付袁崇煥了嗎?我們可再派人潛入北京城,廣散謠言。說洪承疇大勝卻拖延不戰,遲緩進軍。以崇禎多疑的個性,他必還要中計矣。隻要洪承疇主動出戰,那以我滿洲騎兵的實力,漢人絕不是對手。”

皇太極拍案大笑道,“還是卿臨事冷靜,我剛剛是被洪承疇氣糊塗了啊。好,就依卿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