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兵困錦州城(1 / 2)

時間走到了公元1642年。在這一年,大明朝的氣數將近。錦天已十七歲,出落得威武雄壯、英氣逼人!

在這幾年的光陰裏,錦天在範文輝及天楊道人的教導之下,苦研兵書,苦練漢八旗軍。漢八旗在他的帶領之下,已由最初組建時的區區一萬人發展至如今的五萬餘眾。成為皇太極手中又一把攻能克、守能堅的生力軍。

年輕輕的錦天這幾年曆練得辦事穩重、治軍嚴謹!他在朝中、軍中的威信與日倍增。深得皇太極的欣賞與信任。唯有一個缺憾:尚無戰功。

皇太極的長兄代善因年邁,已經讓出了他所執掌的兵權。他的兵權分由豪格、多爾袞執掌。因此豪格與多爾袞在朝中、軍中的地位也大幅提升。

滿朝文武盡知,此時大清朝按權勢來說,有三人最大。他們依次是多爾袞、豪格、錦天。這三人成了皇太極的三大擎天立柱!

琪格格已在皇太極的親自主持下,與錦天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大典。婚後移駕至錦天貝勒府。錦天不再是皇太極的義子,轉而改稱皇阿瑪。

這一年,皇太極傾蒙、滿、漢八旗軍二十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困錦州城。此次皇太極勢要拿下錦州城。守城者仍是祖大壽將軍。

皇太極之所以選擇此時出兵,是因為他聽聞奏報:李自成在在陝西、河南一帶的農民起義越鬧越大,已基本控製了豫、陝、鄂三省。

皇太極認為這就是當年範文程所講的“最佳時機。”他要給明朝庭再添一把柴,讓明庭南北不相顧。

此時的大壽更加老邁了,他日為國盡忠的雄心壯誌早已淡泊。而那個在北京的崇禎皇帝對他也是越來越不信任。

孫承宗已因年老體弱病退回京。崇禎皇帝派來新任的薊遼總督是洪承疇!洪承疇是大明皇帝崇禎的股肱之臣,文武兼備,謀略過人。

他官至三邊總督、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是明朝繼袁崇煥之後,鎮壓農民起義,抵禦滿清進攻的中流砥柱。

來到關錦防線之前,洪承疇一直在南方奮力撲滅高迎祥、李自成的農民軍起義。本來他已經成功俘殺高迎祥,將李自成的農民軍趕進了豫陝邊境的深山老林之中。

如果崇禎皇帝再給洪承疇半年時間,他就能徹底滅掉李自成。也就不會發生後來李自成的起義軍死灰複燃,攻破北京,逼迫崇禎吊死在煤山上的慘劇。

做孽的是崇禎皇帝他自己。當聽聞清兵圍困錦州城的消息時,他若繼續信任祖大壽,將軍政大權直接交給祖大壽的話。則南方的李自成可被洪承疇滅掉,北方也可被祖大壽堅守住。大明朝無憂矣!

崇禎做皇帝根本不懂得馭人之術。在國家危亡之關鍵時刻,他在決策上是屢屢犯錯。如果祖大壽能在此時獲得崇禎皇帝的重用,憑祖大壽那種俠肝義膽的性格,他依然會為大明朝效死命。

崇禎還犯了另外一個錯誤:他瞧不起農民起義。在他的眼中,幾個泥腿子要鬧讓他們先鬧著。北方的大清國才是真正可怕的敵人。

所以他把能人洪承疇調到了北方。他是想等趕跑了皇太極,再把洪承疇調回南方對付李自成。

他真把洪承疇當成自家的車軲轆了,要他不停地南北跑!崇禎帝的算盤打得倒是蠻精明的。

可是他忽略了一點:皇太極在馭人之術上高他太多。他的這個‘車軲轆’不久就成了人家皇太極的禦用馬車輪了。

洪承疇到遼東任職,給了李自成複活的機會。李自成此時躲在山溝溝裏聽到洪承疇調走的消息,估計激動得給崇禎帝燒香膜拜!感謝放他一條生路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