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對策探討(1 / 2)

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對策探討

經營管理

作者:劉照秋

[摘 要]農村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穩定與財務管理存在很大關係。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還很薄弱,財務管理製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財務監督體係。農村在財務管理方麵已經建立的管理製度,例如開支審批、收支預算、物資管理和民主理財等管理製度,由於許多村幹部對其缺乏應有的重視,對這些管理製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夠意識與認知,造成這些財務管理製度得不到認真執行。財務管理落後對農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起到很大製約作用。本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農村財務管理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的策略,目的是為農村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174-01

一、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財務製度不健全

農村在財務管理方麵已經建立的管理製度,例如開支審批、收支預算、物資管理和民主理財等管理製度,由於許多村幹部對其缺乏應有的重視,對這些管理製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夠意識與認知,造成這些財務管理製度得不到認真執行。存在以支代收現象,很多村實行村幹部包組、包片收稅費等任務,本來是一項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幹部將所收稅費自行開支,年終用發票和工資抵頂。而且,村級財務管理部門在管理職能上劃分不清,出現財務問題則爭相推卸責任。村級財務製度明文規定,賬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幹部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買了東西開了票,回去告訴會計入了賬。包辦代管,一人說了算,會計成了“記賬員”,出納成了“票據保管員”,會計、出納形同虛設。現金管理製度執行不嚴。同時,許多村級財務管理人員所受到的財務專業知識教育有限,在管理上不是以管理製度為重,而是以村幹部的意見為重,導致財務管理缺乏規範性,甚至出現許多虛假賬目,白條開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條的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影響了正常經濟活動的開展,並造成財務秩序的混亂,使財務管理無法順利的正常進行。

2、村級財務缺乏有效監督

農村地區範圍廣大,而且各地情況存在很大差異,上級管理部門及審計機構進行賬目清查和審計監督工作的間隔周期較長,日常財務監督必須依靠民主理財與民主監督。盡管部分農村地區建立了財務公開製度,但在執行財務公開過程中存在時間不及時和地點不確定的問題,還有部分地區的財務公開隻有形式而無實質內容,沒有將全部內容進行公開。這些情況都造成財務公開製度無法真正起到對財務的監督作用。

3、公款被揮霍浪費嚴重

農村財務中存在著收支失衡,收不抵支的現象,許多農村和地區存在著大量非生產性支出。部分的村集體雖然收入有限,甚至日常合理開支都難以支付,村幹部在花錢上卻出手大方,從來也不去考慮這個項目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有錢就不假思索的亂花一氣,沒錢了吧再去想其他辦法籌集資金滿足他的花錢欲望。還有部分的村,他們村級集體的經濟條件稍微好一些,但那些村的村幹部卻隻顧自己去享受,用公款來購置小汽車,給自己和親戚、朋友配備手機;有的用公款吃喝玩樂,年招待費竟高達幾萬元,甚至達到了十幾萬元;有的以外出學習考察、調產增收為由,到各地去遊山玩水。一些收入較好的村級集體,大量收入被村幹部挪做私用,或用在招待費上,使村民產生不滿。

4、財務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素質

部分的農村地區在財務管理人員的配置方麵沒有形成有效機製。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的選用通常由村幹部指定。這些財務管理人員缺乏係統的專業知識,甚至沒有經過崗位培訓。這些財務人員由於缺乏財會知識和法律知識,對黨和政府製定的農村政策和管理製度也不甚了解,導致財務會計和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5、物資管理手續不全

有的村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正常現象,如部分財產早已經賣掉了或者早就報廢掉了,但是村財務賬麵上仍然沒有作過任何的處理。還有不少的村卻是,賬有實無,賬實嚴重不符。另外個別的村幹部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還,最終達到個人營利、占為己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