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試驗結果分析
在所有無機化學錨栓的端部各試件的破壞形態有所不同,其中A組試件破壞全部為混凝土錐體破壞,由於化學錨栓隨著外荷載的不斷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小於錨栓體與粘結劑界麵的粘結力,混凝土出現大量的裂縫,從而混凝土出現錐體麵拔出。
試驗中有6根錨栓的破壞形態較為複雜的破壞,是錨栓體帶著粘結劑一起從混凝土中被拔出,從此種破壞形態可以看出是植筋材料與混凝土界麵的粘結力失效引起的,錨栓體連同植筋材料凝固體一起被拔出的時候,不斷發出混凝土被崩裂的聲音,並產生震動的現象。因此當錨栓體連同粘結劑凝固體被拔出混凝土,脫離了混凝土的束縛,從而失去承載能力。觀察被拔出的錨栓體,發現在錨栓植入錨固段範圍內有兩種界麵破壞:靠近錨栓體根部端是混凝土與植筋材料凝固體之間界麵破壞,接近錨栓體端部是錨栓體與粘結凝固體之間界麵破壞,也就是說,這9個試件破壞非常複雜,不同的埋深段破壞麵各不相同:淺層為混凝土錐體破壞,中部為混凝土與粘結凝固體之間的界麵破壞,下部為錨栓體與粘結凝固體之間的界麵破壞。整體上呈現出不同介質及不同界麵的混合破壞。
另有D組試件是錨栓體被拉斷,說明此時錨栓的粘結錨固強度大於錨栓體的極限強度。
4.小結
(1)基於改性錨固植筋材料的化學錨栓典型的破壞形式有4種。破壞時都會出現淺層混凝土錐體破壞。在工程應用中可以通過控製最小的錨栓固深度來使化學錨栓避免混凝土錐體破壞狀態的出現。
(2)淺層混凝土錐體破壞是錨栓粘結破壞的前兆,試驗結果表明,錐體開裂荷載隻占極限荷載的一部分,因此混凝土開裂後錨栓的承載力還有很大的提高。在以後的後錨固技術的設計可按照混凝土開裂荷載進行正常極限狀態設計,按照極限拉拔荷載進行承載力極限狀態設計。
(3)結合試驗結果分析和前人的研究表明,化學錨栓的複合破壞機理及影響因素都是比較複雜的,在以後的試驗和工程應用中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檢驗。
參考文獻
[1] 邢國起.無機化學錨栓性能研究(碩士研究生論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5
[2] 林丁未.植筋技術與建築結構膠在工程的應用[J].福建建設科技,2001,(5):13-14
[3] 嚴峰.化學錨栓設計[J].醫藥工程設計雜誌,2004,25(6)
[4] McVay M, Cook R A, Krishnamaurthy K. Behavior of Chemically Bonded Anchor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1993,119(9)
[5] 李豔茹.種植鋼筋粘結應力與粘結強度試驗研究[J].建築技術開發,2005,32(2):29-41
作者簡介
1 楊紅玉.工程碩士,副教授,南通職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研究室主任.
2 吳誌強.工學碩士,講師,南通職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3吉臨鳳.大學,高級經濟師,南通華新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