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尋找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關係
記憶要依靠聯想,而聯想則是新舊知識建立聯係的產物。聯想是記憶的基礎。聯想記憶單詞就是充分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點到麵,由一個單詞盡可能多地聯係到與它相關的各種形式、結構及用法等。使所要記憶的英語單詞生動、形象和係統化,使新詞和舊詞之間建立一種荒誕誇張、稀奇古怪、難合情理的聯係,令人終生難忘,從而達到以舊帶新、快速記憶之目的。
三、進行高效複習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複習?
(一)密切結合教材知識,打好學生英語基礎
教材是中考命題的基礎和重要依據,教材是“源頭”。在複習過程中要緊緊依據課本,複習教材要充分體現出“目的性、針對性、係統性、透徹性”。
(二)吃透教材大綱,理清知識脈絡
“透”要貫穿在複習教材的始終,教師對教學大綱、教材要吃透,弄清各個知識的重點、難點,弄清重點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對“四會”要求的知識點要深入充分掌握,不能“蜻蜓點水式”複習,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知識,弄清知識之間的相互區別,進行係統有序的總結歸納,使之成為知識網,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因為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三)具有針對性複習
複習前教師要研究學生,找出薄弱環節,引導學生事先預習,明確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地複習。
(四)複習要有係統性
複習過程是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係統化的綜合總結過程。通過複習,將學會的知識分析、綜合、概括、抽象,上升到理論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所以複習應講究係統性。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教材時,要全麵,包括句型、課文、詞彙、語法等等,對相關知識點要廣泛的聯係。
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行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閱讀量大,題材、體裁廣泛,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時,問題設項的表述信息量也在增加,而且形式多樣化,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號、圖像、圖表等。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每一小塊文章逐詞逐句閱讀去接受信息的話,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成績。
五、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應采取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原則,對每個年級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例如,高一年級的重點,選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為主。高二年級的重點則是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能力、對詞句的理解能力以及計算能力等。高三年級的重點要放在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上。注意在廣泛選材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解題方法的訓練,繼續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態。
總之,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隻要找到了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傳授正確的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達到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和動力,真正做到讀有動力、讀有方法、讀有創造、讀有個性,那麼閱讀理解的教與學水平必將得到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琳.英語課程標準解讀[A].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宋桂月.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A].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張維友.英語詞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8.
[4]任紹曾.中學教學全書英語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