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斯文人(2 / 2)

“那這宅子呢?”光頭強興奮地看著張衝,“要不要一把火燒球的。”

風高放火天,就今天晚上這風勢,一旦把宅子點著了,那麼雙河鎮至少半個鎮子得被燒成平地。圓通大師說的沒錯,這貨就是個殺神,張衝苦笑著搖頭道:“放火就算了吧。強子啊,你記住,咱們都是斯文人,以後這種粗魯的事情盡量少幹一些。”

劉家寨,義州與勻州交界處的一個小村子,藏在鎮海山的一處山坳裏,寨子後麵有座大山叫閻羅殿,既高且附險,過了這座山頭,就是一往無際的蒼海。

前朝中期,海匪猖獗,朝廷非常頭疼,便在鎮海山中特設了軍寨,以對付來犯的海盜。軍寨的知寨姓劉,帳下的軍士也多是與他同鄉的子弟兵,當時人稱之為“劉家軍”,這個寨子也就被叫做了劉家寨。

劉知寨是個猛人,剛來了沒多久,便團滅了前來挑釁的最大那股海匪,從此劉家寨也就成了一片太平的樂土。隊伍在這兒駐得久了,士兵們的家眷便陸續地跟了過來,在山裏開荒種地,慢慢軍寨就變了小村子。

可惜劉知寨是個直心眼,不懂得什麼叫養寇自重,沒幾年的功夫,便將轄區內的海匪剿了個一幹二淨。這時,前朝正好進入了第一個混亂時代,內亂外患此起彼伏,義勻兩州的匪患既除,劉知寨便被征調到各處不是平民變就是禦外敵,打到天下太平,劉知寨也老得動不了,好在前朝官家倒也仁義,在其解甲歸田時,將原來的劉家寨一帶的土地林場全部賞賜給了他。

古代對沿海並不看重,要不是時不時地會有海匪爬上岸來,大家甚至都能忘記這些地方的存在。鎮海山區群山連綿,又地處兩州交界,實際上就是個三不管的地界。劉知寨躲進山來,不久就被世人遺忘了。於是他和他的後代安安穩穩地在這裏安居樂業,政局的動蕩,朝代的更替,與這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樂。

直到七十年前,劉知寨的一個後人,突然靜極思動,跑到易安縣城參加院試,竟然一舉中了秀才,這讓他信心倍增,幹脆就在縣城裏住下了,每日用功讀書,實指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可誰想,他的好運氣到了這兒竟然戛然而止,一直考到死,也沒有再進一步。

好在他有個爭氣的兒子,輕輕鬆鬆地中了進士,然後就留在京城,做了禦史。不過,禦史大人說話總得有些性格,這樣皇帝老子就會覺得不痛快,便尋了個理由,奪了他的官,把他打發回了老家。

這個劉禦史正好和張衝家是鄰居。雖然在家賦閑,但劉大人的心裏還是始終憂著其君的,他接到朝中好友的來信,說現在主政的張鋌多次提起過他來,勸他趕緊上下打點,重返朝堂才是正事。疏通關係光靠臉麵顯然不靠譜,什麼麵子都沒有真金白銀來得實在,劉禦史為官多年,自然明白個中道理。

吟詩作畫,彈琴下棋,這些玩意劉大人在行,但要是講起經營生意,打理田莊來,他可就連個棒槌都比不上了。南漢國的禦史,是個唯理想論的職位。理想這種高大上的東西,跟舊上海書寓裏的先生一樣,打發打發時間還可以,真到了俗事上,鳥用都沒有。劉大人思來想去,便把眼睛盯在了劉家寨的祖產上了。

三千畝糧田,一萬畝山林,不是三萬兩,不是兩萬兩,隻要七千兩,連一萬兩都不到!張衝看到鄧玉娘送過來的信,當時就興奮了,不禁暗道,還等什麼,還猶豫什麼,心動不如行動,敢緊訂購吧。

張衝帶著戴敬和尚誠,專門去了一趟劉家寨,除了位置稍微偏了一點,其他的都還算滿意。劉大人急等著用銀子,火急火燎地催著張家交銀子辦交割,這樁買賣太劃算了,值得張衝把手上所有的事情放下來。

前前後後折騰了近一個月,劉大人的山莊終於正式變成了張衝的私產,拿到銀子,劉大人的心情很好,爽快地答應了張衝的請求,欣然揮毫寫下了“盛唐山莊”四個大字,鐵鉤銀劃,力透紙背。

張衝被這件事拖住了,給陳有造成了錯覺,不然要想抓他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張衝衡量了好久,清溪的事情該死的人很多,厲玉和、歸有信,甚至楊聞都該死,但以他現在的實力,這些人他都惹不起,清溪之役,到此也隻能劃一個休止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