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2 / 3)

現在,吳丹還團結了一批人成立了民族文化剪紙委員會、招收了一些會剪紙的人創辦了剪紙藝術工作室,配有專門的營銷中心,業務增長很快,現在他們正打算在全國各地招代理商和經銷商,並積極與外貿公司接洽,爭取有更多的蔚縣剪紙走出國門。

編者感言:創業不容易,找項目很難,找到一個好項目更難,但一定不要著急,不能盲目,一定要找個適合自己的項目,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吳丹的成功有以下幾點:

1、前期投資少。吳丹剛開始花了五百元,投資小,壓力不大。

2、產品有特色。蔚縣剪紙在全國以做工精細、顏色鮮亮聞名,純手工製作,數量少,是唯一的彩色剪紙。

3、產品實用性強。現代剪紙已經完全突破了以前隻有在春節的時候才往窗戶上貼的概念,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剪紙的影子,家裏牆壁上、飯店大廳裏、結婚喜宴上、送禮時,都經常用剪紙。

4、可操作行強。剛開始靠產品的漂亮和特色吸引了店家的銷售,不用自己開店,不用在工商局注冊,不用請客送禮找關係,利用別人的店麵賺自己的錢!

5、客戶群廣。禮品店、工藝美術店、家居用品店、飾品店、酒店商品部、商場、飯店、裝飾品店、建材店、花店、書店、文具店等等,都可以銷售剪紙,還有各類公司、機關、單位、醫院,他們往往會大量采購剪紙,作為禮品贈送。

修腳:卑微的行當有錢賺

修腳是中國的一門傳統醫術,乃中醫外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采用中國傳統醫術和刀法相結合治療各種腳病,與中醫的針灸、按摩並稱為中國的“ 三大國術”。修腳可以修治腳病,包括修腳趾甲、刮腳、捏腳。修治腳病有修腳墊、修腳雞眼、修腳肉刺、修腳灰趾甲、修腳甲溝炎、修腳嵌趾等,是保護人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王女士原是離退處的一名幹部,專門為退休職工服務。日月如梭,很快地,她自己也成為了退休職工的一員。她知道許多退休老人受困於腳部疾患,而如今洗腳屋、按摩院一類的休閑場所老人們根本不願意接受,價格太貴又不能從根本上治好腳病。於是,她借送兒子上大學之機去北京拜名師學藝,潛心修煉了近十個月,回來原打算專門為老人上門進行修腳服務,誰知道越幹越是找到了感覺,於是便想掛牌營業了。

正巧,附近的老人活動中心開業了。王女士發現樓梯下麵有一塊狹小的空間,經過多次申請,中心的領導終於同意讓她將下麵圍成一個門麵。

修腳店裏,一張躺椅,兩把椅子和熱水器臉盆就占據了整個空間,樓梯下的鬥室實在太粗陋,留得住顧客的,惟有四十多歲的女主人那精湛的修腳技術和耐心細致的服務態度了。

來這裏光顧的大多數都是老年活動中心的一些老同誌。也有少數經別人介紹過來的中年和青年顧客。我第二次帶媽媽去治療那老出毛病的雙腳的時候,已經隔了兩三個月,女老板依然記得我上次來醫腳的時間,並且將我們遺落在這裏的雨傘交到我手裏,“我想這是你不小心遺漏了,就好好收起來了”女老板敦敦實實樸素大方,平和隨意的說話態度很對我的心性,她更像一個熟絡的鄰家大姐。

接下來,她認真地幫助我媽媽修腳。女主人埋頭修腳的樣子就像雕琢一件精致的玉器,饒有興致的樣子。故而我們聊天的時間十分充裕,瑣瑣碎碎漫無邊際:放鬆、隨意、不設防、沒有主題、想說想止盡可。

女老板說她也不特意是為了掙錢,其實原來每次上門去為退休老人修腳服務收費也不過十元,若是坐出租車去的話,自己連車費還得搭上,可是這樣的日子她覺得過得充實,即使每天營業額僅三十元,都會使她欣喜,並且充滿了往明天狂奔的熱烈勁頭——四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光,整天閑著東家串李家喧,紮堆兒打牌看電視說長道短,那樣的活法,越過心思越窄,越過越沒精打采。

“老同學聚會的時候,幾個女同學開玩笑說是我這個修臭腳丫的手,做的菜再香她們也不吃。”她笑嘻嘻地仿佛說一件趣事:“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有些是極瀟灑的,穿著短短的裙子發型長長短短,臉上抹的紅紅白白的像小姑娘一樣,喜歡去戀歌廳酒店什麼的。可我不喜歡,我隻願意踏踏實實地過自己的日子。”天已經有些黑了,媽媽的腳在女老板的手裏修理了很久很久。一位又一位的顧客,來了,看看等不及,又走了。

待到我們修完了腳,看到滿地雪片般的碎皮屑,全是從媽媽的病腳上一點一點兒剝離下來的麼?這需要多麼精心啊!交費的時候女主人交給我們一盒藥膏,報價全部費用十元,更使我們有點意外並且不安,好像平白撿別人一個大便宜般帶了一點兒羞愧和難堪。

修腳趣史:

修腳在我國約有二千年的曆史,相傳自有和尚和理發業起,就同時有了修腳行業。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裏,就已經有了“病足”的文字記載。周文王因趾甲病行走困難,被一位叫“冶公”的人用“方扁鏟”給修治好了。方扁鏟可能就是扁扁的修腳鏟刀。修腳技法變化多樣,操作中持刀有“三法”:捏刀、逼刀、長刀;持腳又有“八法”:支、摳、捏、卡、攏、攥、掙、推;修治又有“八法”:槍、斷、劈、片、挖、撕、分、刮。各種修腳方法,因病製宜,一般手到病除。修腳能治好一些醫院也難治的腳病,修腳被譽為“肉上雕花”。

就修腳技藝而言,因地域不同和傳統習慣的差異,全國大體可分為三大流派,一是以北京修腳為代表的,包括華北、東北地區的“河北派”;二是以揚州修腳為代表的,涵蓋長江下遊及廣大南方地區的“江蘇派”;三是以濟南修腳為中心的“山東派”。其中揚州修腳派以技藝精湛、健身除病而獨享盛譽,馳名海內外。

編者感言:“修腳是很低賤的工作,不僅遭人鄙視,而且不幹淨。這些擔心我也有,知道會接觸很多細菌,甚至有交叉感染等危險,可是既然已經做了,也就不想那麼多了。”幹一行,愛一行,不求發財,隻能充實,這也許就是王女士一直能堅守在這門手藝上麵這麼多年的原因吧!

理發: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

理發,又名頭發護理,常見的是修剪頭發,簡稱剪發,令人外觀清潔整齊,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理發可以是家庭生活活動,家屬及朋友互相幫助。不過理發也可視為七十二行之一種專業,是發廊、理發店的理發師之職業。 理發通常指基本的頭發護理,而頭發的美化則稱為美發。

很久以前,中國是沒有“理發”一詞的,認為“頭發”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剃除。故當時男女都留長發,隻是盤發的方式不同。理發業的興盛,那是辛亥革命後的事。

何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生意人,他原來在中大長亨布匹批發中心做布匹生意。據說他做布匹批發生意做得很出色。盈彩美發中心是光大花園僅有的兩家美發店之一。雖說他進入美發行業是半路出家,但何先生講起盈彩美發中心的經營還是頗有心得……

盈彩美發中心是在2001年底開張的。當初何先生盤算光大花園隻有一家發型屋,3000戶人家如果每戶每月在頭發護理方麵支出20元,那每家店的月銷售額就有30000元,足夠容納第二家店鋪。況且鋪租不過40多元/平方米。然而,經營兩年多來,何先生發現他的算盤打錯了!盈彩美發中心的月營業額很少能突破30000元。究其原因,何先生認為這和光大花園的業主消費習慣以及其店鋪所處的位置偏僻有關。業主出入根本不易見到盈彩美發中心所在的商業街,當然也就無法談及人流量有多大。

何先生說,剛開張第一年,由於競爭的關係,另一家發型屋的客流量開始流失。對手情急之下,一度把洗頭的價格壓低至盈彩的一半。對手更出動“挖角”招數,將店裏兩位發型師挖走。兩年多的發型屋經營,何先生認為,不算很成功,最起碼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生意確實不好做。何先生說,他能做的就是注重服務質量的改善,多和店裏的員工溝通。他曾做過最壞的打算,就是把店麵盤出去,虧損一些資金。

何先生說,他不願意壓低價格去招徠顧客。因為他覺得在盈彩的店裏洗頭,一次10元錢並不貴。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客人洗頭的10元錢裏,大工要分3塊錢,小工1塊錢。剩下6塊錢,除去煤氣、水電,他所得的利潤微薄。現在是冬天,平均每天得消耗一瓶煤氣。

前段時間,煤氣價格還曾一度上衝至80元一瓶。所以他寧願高價維持高服務質量吸引客人,也不打虧本的價格戰。何先生認為,有競爭,他們的服務質量才會有改善,所以他並不懼怕與同行的競爭。

何先生說,在光大花園裏開發型屋的另一個難題是洗頭的小工難找。一般而言,外來的洗頭小工都喜歡選擇市區內的發型屋工作。一來生意要比小區的好,他們收入也高;二來是鬧市區的發型屋見多識廣。所以盈彩發型中心曾出現過幾次難找小工的情況。何先生更曾在報紙上刊登過幾次招聘廣告,但效果都不明顯,沒有人來應聘。

何先生覺得,員工隊伍的穩定是客戶群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客人一般會找熟悉他們頭型、喜好的小工和發型師。如果員工老是變換,客人會很不習慣。比如,店裏的一發型師,是光大花園的業主,客人非常熟悉,有他在就等於有了一批穩定的客源。因此,何先生非常重視員工的情緒,幾乎每天都會到店裏和員工交流,以穩定員工隊伍。

在談到經營心得的時候,他認為,發型師和客人的溝通非常重要,發型師必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客人,取得客人的讚同,工作才能開展下去。所以他要求自己店裏的發型師要學會和客人溝通。

編者感言:溝通在管理中就如人的血脈,在生活中也同樣的重要。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學會溝通,就要一定懂得其途徑。因為它不隻是語言,還包括動作、姿態、眼神、表情等等。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我來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定做皮鞋:一技在手,生活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