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產前魅影(2 / 3)

王樓分成兩個生產隊,一個叫王樓南隊,一個叫王樓北隊。兩隊是以莊裏一條東西走向且名為“新街”的路為分界線的。凡在新街以南居住的村民都屬於王樓南隊,凡在新街以北居住的村民都屬於王樓北隊。北隊村民主要由潘姓人和石姓人組成。南隊村民主要由王姓人、胡姓人和鄭姓人組成。

周若梅的婆家是王樓南隊的的一戶姓王的人家。她的丈夫叫王紹端,長得高大、帥氣。他跟她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學,比她大兩歲。高一上學期,兩人彼此愛上了對方,心照不宣;下學期,他應征入伍,她繼續讀書,但從此二人心裏都還想著對方。

後來,她高中一畢業,便在自己的家鄉周莊當會計;他呢,仍在部隊服役。這時,兩人便開始書信來往,互訴衷情。不久,兩人便正式確立戀愛關係。再後來,他從部隊轉業到地方,被分配到安徽省商業廳辦公室工作。那時候,鄉下人對吃商品糧、端鐵飯碗的人很羨慕。王紹端就是當時王樓唯一吃商品糧又端鐵飯碗的人。但周若梅圖的並不是這,圖的是人,覺得王紹端人好,從內心裏喜歡他。

最後,她就從周莊嫁到王樓,成了王家人,也成了王樓南隊的村民,並且當上了王樓南隊的會計。

紫雲溝南岸那所王樓最好的房子就是王紹端、周若梅二人的婚房,也成了二人婚後的家。婚後,這個家一直由周若梅操持著。

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狂,血紅的閃電、刺耳的響雷還時不時地前來為風雨助威。周若梅在屋裏走著走著,走到了門旁,倚著門站在那裏,傻傻地望著門外。她好像更加痛苦和焦躁了。

她午飯前就有分娩的先兆了,午飯過後,分娩先兆越來越明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眼看要臨產了,所以身體不舒服也算是很自然的事。

按道理講,她下午應該到當地的醫院待產的,但是,王樓的孕婦曆來大都沒有到醫院待產的習慣,而是等到該生產時讓村裏的接生婆來接生,她也隻好順大流了。

其實,她心裏似乎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因為村裏有好幾位接生婆,接生經驗都很豐富,一般情況下,她們都能夠隨叫隨到。接生技術最好的一位就是她的婆家大娘——四大娘。周若梅準備到時候就找四大娘來接生。四大娘要是真因一時有急事而來不了,那當然要趕快找別的接生婆了,周若梅事先是做了這種預案的。

火候未到之前,她也不想早早把四大娘請來,在這裏空等,白白浪費四大娘的時間,因為四大娘是南隊的牲口飼料員,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閑人。她認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她是能夠掌握住這分娩的火候的。

是的,她是有些經驗的,因為她是經產婦,曾經生過一個女兒,大名叫王心璐,小名叫璐璐。璐璐現在已經三歲了,已能背誦幾十首古詩,實在聰明得很。

其實,生璐璐的的時候,周若梅是很危險的,因為當年那時候她還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有分娩方麵的知識,甚至連一點點這方麵的常識也沒有,臨產之前總是一味的憑感覺。

那時她在省城。她是一個多月前因想念丈夫而向生產隊請了長假之後來合肥的。那期間,她的丈夫王紹端曾多次要帶她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一下,她怕那樣會耽誤丈夫的工作,也覺得有些沒必要,所以就是不願意去,並且總是說自己感覺良好,什麼時候生,自己也能感覺到的。每當妻子這樣時,丈夫總是覺得此事不可強求,以後再找機會勸說。

一天上午,王紹端臨上班時又勸妻子上醫院了,妻子還是不從,王紹端隻好作罷,上班去了。王紹端上午下了班一回到家,妻子就迎上前去說可能快要生了,並且主動要求丈夫陪她去醫院。王紹端一看情況緊急,便急忙找來一輛吉普車,讓司機載著她們夫婦二人去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