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七章:春節春聯(2 / 2)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貼完春聯,陳實還要貼倒福,這個就非常簡單了,把福字倒著貼在門上就行了。

“福”字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中國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禦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皇後。

中國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中國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

通常春聯有兩副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每幅最後一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接近國音四聲法,但有出入)。

貼好春聯,陳實在父母帶領下開始對屋子來了個大掃除,家裏無論什麼地方都要清掃一遍,這是今年的最後一天,當然要掃得幹幹淨淨,用最幹淨的、一塵不染的屋子來迎接新的一年,也是用一種新姿態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未來。

往年過年都要殺年豬,不過今年因為他家早就搬到城市去住了,因此沒有豬殺,家裏養著的豬早就在父親去城市的時候就賣掉了,不殺年豬其實也沒有多少影響,因為家裏需要的東西他們都在城裏帶回來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臘肉,不過,此時家裏有臘肉的人也不多,因為年豬剛剛殺了,臘肉還沒有風幹,和新鮮肉沒有多少區別。

臘肉也不是用來過年的,而是儲存好明年吃的,農村沒有菜市場,想要吃點肉的話自己不存起來就沒有了,還有一點就是農村吃的油大多數是豬油,雖然比不上植物園,但是也沒有什麼害處。

農村裏麵,殺豬後都要煉油,豬油有的板油切成塊後煉幹油後就成了油渣,油渣用來吃火鍋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可惜,今年他吃不到油渣了。

不過,陳實對此沒有多少懷念,能過上城市的生活,想要吃什麼都可以,即使是臘肉也可以自己做的,即使嫌麻煩也可以在村裏買,他相信,隻要他開口,附近的親戚朋友一定會爭先恐後的送給他,至於說要錢,估計陳實給人家也不要。

因此,他也沒有對別人說要買臘肉的意思,他的想法是等過完年後買些鮮肉來製作好,放在老家,想吃的時候就來拿一點,一塊能吃幾個月。這肉可不是飯,吃上一兩頓後一定會讓人厭煩的,因此,十天半個月吃一次臘肉就可以了。

把家裏打掃幹淨後,母親就要做年飯了,姐姐和李雅蓮幫忙打下手,小妹倒是躲著偷懶,不顧因為她最小,誰也不會責備她,除了母親偶爾說幾句外,大家都沒說話。

因此,小妹更是囂張,在家裏就數她無法無天了,隻要母親不在,她絕對是家裏的主兒,在父親麵前她可以撒嬌,在陳實麵前她可以耍賴,在姐姐麵前她可以頂嘴,在小弟麵前的話她絕對強勢,在李雅蓮麵前的話她幾乎不用擔心,因為李雅蓮從來不會訓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