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就業扶貧,培育脫貧內生動力。
“蔣書記提出建立三大就業扶貧製度——製定特殊政策,全縣事業單位優先錄取貧困家庭大學生,縣級公益性崗位優先招聘貧困勞動力,組織企業招聘貧困農民工。”唐俊義說。
惠民製度迭出,柏家和紫照兩個鄉鎮也深受其惠。
那次調研後,蔣宜茂召集縣水務局、縣財政局等部門深入論證,製訂了“蟠水柏調”計劃——從蟠龍引水,解柏家、紫照之渴。
唐俊義說:“飲水工程投資2000多萬元,在懸崖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前後曆時7個月,終於讓兩個鄉鎮、30000餘群眾喝上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自來水。”
通水當天,60多歲的村民段天富樂壞了:“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蔣書記硬是幫我們做到了。”
這個絕壁工程,被當地群眾稱作“梁平的紅旗渠”。
“把話說好,把事辦好,把自己管好”
——用“三好”以身作則帶隊伍、提素質、轉作風,搞好作風保障,讓科學等式發揮最大效力。
在滑石寨度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學峰眼裏,蔣宜茂既是縣領導,更是創業導師。
過去三年,周雪峰和蔣宜茂見了四次麵——每次,蔣宜茂都會“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搞旅遊。
在“導師”的指點下,周學峰以明朝古遺址滑石寨為支點,開設了特色養殖、戶外培訓等旅遊項目,形成了全產業鏈式度假村,今年內就將升格為“AAA”景區。
生意風生水起,周學峰想感謝一下“導師”。
“送錢吧,他鐵定不收;我養的娃娃魚,大補,要不送兩條給他?”周學峰兀自琢磨。
進退維穀之際,周學峰從當地幹部那裏聽說了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2013年的一天,縣城某理發店,蔣宜茂和一名同事來理發。
洗剪吹到位後,兩個人到櫃台前結賬。
“有人已經給了。”
“誰給的?”
“不知道——放下錢就走了。”
蔣宜茂眉頭擰成了結。
“能不能幫我聯係那人?我把理發的錢還給他。”
“聯係不到——但他在我們店辦了會員卡。”
“那麻煩幫我把錢還到他卡上。”蔣宜茂說。
蔣宜茂履新以來,像這樣“理發退錢”的例子有不少。
在管好自己的同時,蔣宜茂開始琢磨另一個問題——如何管好其他幹部?
“一些幹部‘平壩’意識突出,畏難守舊、不思進取。”蔣宜茂說。
於是,為帶好隊伍,縣委使出了四招。
第一招:“洗腦”——反複給全縣幹部傳導“梁平地勢平,工作不能平”“梁平梁平,要挺直脊梁,提升水平”的意識。
第二招:“補鈣”——通過廣泛征集,集眾智提煉出“仁賢厚德,禮讓包容,務實擔當,創新圖強”的“梁平精神”,增強了幹部群眾的家國情懷。
第三招:“強筋”——開展幹部思想大解放、素質能力大提升、工作作風大轉變、科學發展大提速四大活動,提升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第四招:“立規”——將“三好”作為縣黨政領導班子的行為標準,用以激勵和影響全縣幹部:一是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即“把話說好”;二是務實擔當、一心為民,即“把事辦好”;三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即“把自己管好”。
四管齊下,全縣幹部精神作風為之一新。
聽完故事,周學峰打消了送禮的念頭。
“我把自己的事幹好,為鄉親們增加就業機會。這,才是蔣書記喜歡的‘謝禮’吧!”周學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