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幹部能下能出“最後一公裏”
領導筆談
作者:周善元
201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若幹規定(試行)》,劍指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
推進幹部能上能下,重點是解決能下問題,根本是健全完善製度機製。既要嚴格執行幹部退休製度、領導幹部職務任期製度,加大領導幹部問責力度,又要積極探索建立具有較強“剛性”的優勝劣汰機製,打通幹部能下能出的“最後一公裏”。
綜合考核“比下去”。當前,幹部“下”的範圍往往局限於違法違紀或犯有嚴重錯誤的領導幹部,但對狀態不佳、能力一般、實績平平、群眾公認度不高的領導幹部卻很難觸及,對領導幹部在何種情形下不能勝任現職也缺乏可操作的界定標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發揮考核的甄別作用,將領導幹部的德行、實績、作風等情況放到考核這個“擂台”上比一比、看一看,運用考核結果調整任用幹部,讓領導幹部“上得硬氣”“下得服氣”。要加大日常考核的力度,提高日常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的權重,建立日常考核看平時履職情況,年終考核比綜合工作效果的考核評價機製,通過量化積分方式,把政治上不守規矩、廉潔上不幹淨、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的領導幹部識別出來,及時調整連續考核得分靠後的領導幹部工作崗位;對考核等次確定為不稱職或連續兩年基本稱職的幹部,免去現職,降低一個職務層次使用,暢通幹部“能下”出口。
梯度交流“沉下去”。幹部“能下能出”,不僅包括職務職級的縱向升降,還應包括工作層麵的橫向轉換。建立幹部梯度交流機製,在部門與鄉鎮、鎮街與遠鄉之間雙向適度交流,是暢通幹部能下能出的有效方式,能夠實現“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激活幹部隊伍“一池春水”。在幹部交流中,要充分體現人崗相適,綜合考慮幹部德才表現、工作業績、基層經曆、單位環境、崗位強度等,對忠誠、幹淨、敢於擔當的幹部,對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對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且德才表現和實績較好的幹部實行正向的梯度交流,對“為官不為、為官慢為、為官亂為”的幹部實行逆向的梯度交流,推進幹部能下能出、循環合理流動。
崗位置換“追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上強調,廣大黨員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存在平常時候看不見、關鍵時刻站不出、危急關頭往後縮的現象,不敢擔當、不願負責,滿足於做得過且過的太平官,身居其位不謀其政,影響了幹部隊伍的風氣、敗壞了幹部隊伍的形象。對於這樣的黨員幹部,需要通過組織手段進行崗位置換,保證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要堅持把幹部追到發展前沿、信訪穩定和基層一線上去考量,在條件艱苦的第一線,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重大項目建設中,在處突維穩關鍵時去考察、培養、使用幹部。對責任擔當意識差、推進工作不出力、勝任崗位很勉強的幹部,運用組織手段進行崗位置換,突破“不到年齡不能下,不犯錯誤下不了”的慣性思維,提升“下”的震懾力,調動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