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人的朋友圈
作者:六神磊磊
公元719年,大唐王朝開元七年,在曆史上是一個平靜的年頭。
這一年,值得一記的幾件事之一,就是五月份發生了日食。唐玄宗李隆基對此很不安,裁樂減膳,降低了生活標準。日食之後是連續的幹旱,李隆基又被迫下令親自核看囚徒的罪狀,搞些減刑假釋,以爭取上天的寬免。
一切都很平常,然而,對於盛唐詩人來說,還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正悄無聲息地在這一年發生著。
王維的高端朋友圈
王維關注著這一年即將舉行的京兆府試。形勢對他很不利,一個叫張九皋的才子行情看好。此人很有後台,哥哥張九齡官拜左補闕,在吏部專司考試選人,他本人還受到了玉真公主的青睞,據說公主要把張九皋保送成第一名。
這些壞消息足以讓人灰心沮喪。然而王維不願放棄。他決定再度拜會一個人——岐王李範,也就是杜甫後來“岐王宅裏尋常見”的那位。他是皇帝李隆基的弟弟,也是大唐詩歌俱樂部名譽主席。據說此人“愛儒士,無貴賤為盡禮”,常在家裏搞文學party。
王維找到了岐王,說:“馬上京兆府試,你妹玉真公主要保送才子張九皋,這如何是好?”
岐王終究愛才,很快下定了決心:“五天之後,你來見我,帶上兩樣東西。”
他殷殷叮囑王維,這兩樣東西分別是“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
五天後的一次聚會上,憑借著小清新的詩文和一曲琵琶,王維上演了一出“大唐好聲音”。
岐王在一旁猛敲邊鼓:“若使京兆府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
煽動之下,玉真公主已成了王維的鐵粉——“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也就是內定王維當第一名。
京兆府試之後,王維的試帖詩《賦得清如玉壺冰》滿城風傳:“曉淩飛鵲鏡,宵映聚螢書。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雖然尚不如後來錢起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但也確是唐代試帖詩裏的佳作。
功名路上奮馬揚鞭
當王維在京城正少年得誌的時候,同齡人李白仍然不務正業,學劍、修仙、學縱橫術,什麼都玩。
他遊逛成都,走訪司馬相如的琴台,寫下了不少詩賦和這位800年前的大才子較勁。
27歲那年,李白遊曆到襄陽,朋友圈裏多了一位年長他12歲的孟浩然。
那些日子裏,孟浩然和李白很可能一起喝了不少酒。某一次,他借著酒勁對李白說:“兄弟,說句心裏話,我還想試一試,去趟長安。我覺得自己還有戲。”
李白要送孟浩然走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開元十六年三月,黃鶴樓。絕美無匹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由此誕生。
分別之後,兩人明顯加快了博取功名的步伐。已近四旬的孟浩然感到時不我待,直奔長安參加考試;李白則年近三十,他選擇的道路是樹立名聲、先取外圍。
就在孟浩然出發前往長安的前一年,朋友圈裏傳來好消息:好友王昌齡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極可能是這件事激發了孟浩然的功名心。王昌齡是幹過農活的,我老孟世代書香,豈能不中?
飛舞的雪花中,孟浩然向長安進發。
到長安已是早春,然後孟浩然就落第了。
無法確切地解釋他為何會落第。從開元十一年到二十三年,有王昌齡、崔顥、祖詠、儲光羲、綦毋潛、常建、王維、薛據、劉長卿、顏真卿、賈至、李頎等一大批詩人及第。但這長長的名單中,就容不下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