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民閱讀背後的國家戰略(2 / 2)

自2006年4月開始,在中央宣傳部指導下,原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有關部門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連續9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愛讀書,讀好書”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鄔書林認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全民閱讀工作與中央的要求、群眾的需求、時代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鄔書林建議,中央領導親自出席閱讀活動倡導閱讀,並將中央領導同誌參加讀書活動製度化。“建議中央領導同誌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親自參與閱讀活動,可以到某個書店或者某農家書屋考察,與讀者交流,並就推動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作重要講話。”鄔書林說。

此外,他還建議,除了加強全民閱讀的立法工作,還應盡快建立國家層麵的全民閱讀工作組織領導機構、盡快推動成立國家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原院長郝振省坦言,報告中提出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而當下的關鍵是盡快出台《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保障全民閱讀的文化權益。

為書設“節”: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

據了解,盡管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確定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可許多國家仍然設立有本國特色的國家讀書節、讀書周。中華民族擁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獨具特色的閱讀傳統值得繼承和弘揚。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董事長聶震寧認為,當前,推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需求十分緊迫,設立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全國性讀書日很有必要。

聶震寧說:“我國讀書日可以命名為國家‘全民閱讀日’,時間可定在每年的9月28日。因為這天是孔子的誕辰日,此舉既體現中華文化的傳統和特色,又有利於在世界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認可。另外,每年9月正處於我國大中小學生新學年的開始,適宜開展廣泛深入的讀書活動。”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同樣認為,應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並設立國家閱讀節。他說:“閱讀作為一項精神工程,必須常抓不懈,在人均閱讀水平遠遠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這樣一個現實背景下,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設立國家閱讀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早在2003年,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趙麗宏就聯合朱永新、張抗抗、梁曉聲等多位政協委員倡導全民閱讀,並設立國家閱讀節。趙麗宏對筆者言道:設立國家閱讀節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讀書。在他看來,除了立法層麵的推進,營造一種書香社會的氛圍至關重要。這首先需要出版人出好書,同時,社會各團體、媒體人要參與進來,營造一種全社會愛讀書、讀好書的社會風氣。

(本文選自:人民文摘 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