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驗毒(1 / 1)

古代所說的驗毒,主要是指劇毒的砒霜,即**********,古代的生產技術落後,致使砒霜裏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麵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到了現代,生產砒霜的技術比古代要進步得多,提煉很純淨,不再參有硫和硫化物。銀金屬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通常的條件下不會與砒霜起反應。

可見,古人用銀器驗毒是受到曆史與科學限製的緣故。有的物品並不含毒,但卻含許多硫,比如雞蛋黃,銀針插進去也會變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卻不含硫,比如毒蕈、亞硝酸鹽、農藥、毒鼠藥、******等,銀針與它們接觸,也不會出現黑色反應。因此,銀針不能鑒別毒物,更不能用來作為驗毒的工具。

銀雖不能驗毒,然而卻能消毒。每升水中隻要含有5000萬分之一毫克的銀離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細菌致死。其原理是,銀在水中可形成帶正電荷的離子,能吸附水中細菌,並逐步進入細菌體內,使它的催化劑—脢係統封閉、失活,使細菌失去代謝能力而死亡。所以,用銀作碗、筷使用於日常生活中仍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