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嶽父的家與園(3 / 3)

莫非祖上留下這塊菜園真是寶地?還是他手中的十八般農具有什麼神通?所以,無論他操起哪一件使喚,那相應的一類蔬菜就會茁壯生長。嶽父的每件家什都是他的畫筆,隻要他提筆隨意潑墨揮毫,那園子裏就會美豔如畫瘋長神奇。

老屋年年修葺常新,菜地歲歲耕種不老,可嶽父母的容顏卻無法挽留。他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兒女們也眼見父母日漸背駝腰彎。

兒女們孝順心疼父母,多次勸阻他們停止耕作,並爭先恐後地要接他們到城裏享清福。爭執討論了幾年後,老兒子才以孩子出生,在城裏沒人看帶會耽誤工作為由,說動嶽父母把老院子出租給外人後,於1997年春去了奉天。

離開時,嶽父走到村頭站住,回過頭來望著那老院子對嶽母說:“今天走出去,我們可就沒有自己的家了!”“嗯,不知道能不能再回來了!”嶽母也一臉淒然。

老兒子家住在大城市是新樓房,孩子還沒出世沒事做,嶽父既不用再翻地種菜,也無需汲水澆園,更不必再推車去集市賣菜,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好。可他們就是著急上火,吃不香,睡不好,滿嘴起泡。季節變換陰天晴天,嶽父的心裏總是在盤算著該種什麼菜施什麼肥。嶽母夜裏總是夢見回家、回家。嶽父實在忍不住了就衝她說一句:“沒有家了!”

四年下來,伺候孫子長到四歲,嶽母整天叨咕頭疼腿疼腰疼,這兒不自在那兒不舒服。原本菜農出身的嶽父竟也趕城裏人時髦,患上了“三高”富貴病,外加神經衰弱總是睡眠不好。

“再住下去,這輩子咱倆可真就再也回不去家了!”老兩口私下交流嘮出來同一句嗑。

這情形,老兒子哪還敢繼續挽留?無奈隻好又將他們送了回來。

站在時刻牽腸掛肚的院門外,嶽父母一下子驚呆了!

這哪裏還是他們的那個家啊!老屋的房簷殘破不堪,屋頂失修多處塌陷,豬圈傾頹成一堆瓦礫,房側喜鵲、麻雀、候鳥啁啾鳴叫的槐樹柳樹幾乎被砍伐淨光。昔日生機蓬勃的菜園如今一片寂寥荒蕪……

老屋房頂坍塌了幾個窟窿,菜園荒蕪了,土質板結了,但嶽父母的心不會荒蕪,對土地的親對菜園的情沒有完結!

經過一年整治之後,冷清的院落又恢複了往日喧鬧,菜園裏又是一派蔥蘢蓊鬱。兒女們依舊燕子般各自頻繁回巢。

嶽父重建的不僅是自己的老屋和菜園,更是這雙老人生活的希望,生命的陣地。

奇怪的是回到老院子後,嶽父的“三高”症不治自愈,嶽母的“多夢”症也自然消失了。

“真老了,幹不動了!”嶽父有時歎氣,像是自語又像在告白。但是年複一年,他還是不肯停下種植的鋤頭。

孩子們說,不要種了不要再種園子了,不是早就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讓你再幹活了麼!嶽父隔窗望著園子無語,但依然如故。

每逢節假日大家回來,菜園還在生機勃勃,總是一片盎然喜人的綠色。

兒女們心裏都清楚,隻要父親在,園子就在,他舍不得他的菜地,離不開他的園子,更不會讓他的菜園荒蕪!

兒女們都成家立業了好不容易回來一次,臨別決不能讓哪一個空手回去,這是嶽父多年的習慣。在他看來,兒女們每次帶走的不僅僅是他種出來的菜,更是他的追求,他的成就,他的價值,他對兒女們的一份摯愛。隻有這樣才覺得是莫大的開心、滿足和自豪,也是他現在能對兒女們表達嗬護和父愛的最好方式。

我忽然明白嶽父現在種的已不再是蔬菜,他種的是樂趣、是精神、是幸福、是生命!是對老屋、對土地、對菜園的忠誠,對兒女的深情,一旦放棄了種植,就等於放棄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