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你這首詩寫得真好!
隨筆
作者:管曉成
“老師,老師,班級發生‘戰爭’了!”
我火速衝進班級——原來是小林和小飛打架了。
我就納悶了,這兩個可是班級中出了名的好哥們啊!此時呢,兩人臉紅脖子粗,各說各理,互相指責,眼裏全是憤怒,語言全是利劍,如此情形,出人意料。
怎麼辦?
追問來龍去脈?看他倆那個樣子,估計沒什麼效果。我幹脆先請他們倆到隔壁的小教室單獨坐著,先冷靜冷靜再說。
過了一會兒,我去辦公室拿來了兩頁紙,上麵就是我的“密招”。
“小林,老師正想跟你說呢,你這首詩寫得真好!來,給老師念念。”我平靜而輕鬆地說。
發生了讓老師討厭的打架事件,而且極其嚴重,但卻沒有預想中的“暴風雨”,兩人眨巴著眼睛望著我,一下子都愣住了。小林從我手中接過紙,看一眼,臉色有點微微泛紅,原本暴戾的眼神頓時變得溫順了許多。
良久,他的聲音從牙縫裏極不情願地擠了出來——
友情的碩果
友情的碩果是書/是我沒帶書時/你借我的一本書//友情的碩果是水/是我口渴時/你送我的一杯水//友情的碩果是遊戲/是我無聊時/你陪我做的遊戲//友情的碩果是你/是我沒有朋友時/有一個你。
讀完詩,他哽咽了,頭也深深地埋了下去。
我笑問:“你這首詩中的‘你’是誰啊?”
“嗯——嗯——嗯——”他‘嗯’了半天,小聲道:“是小飛。”
我眼睛的餘光一直注意著小飛。
我發現,小飛從聽小林讀詩開始,變得忸怩起來,全然不是剛才那個怒氣衝衝的調皮鬼了。眼睛還時不時偷瞟著我手上的另一張紙,如坐針氈。
“小飛對你這麼好?”我假裝很不知情地問小林。
小林緩緩地,用力地點了點頭,不吭聲。我知道,他的心中一定是波濤洶湧的,不然,為何一向堅強的他,此時卻是眼淚溢出了眼眶?
我轉過頭問小飛:“他的詩中寫的是真的嗎?”
“嗯。”
“不像啊!”我頓了頓,“如果真像詩中寫的這樣,你們今天為何會打架呢?而且還都指責是對方的錯。今天,我還真看不到你們之間的深厚友情。”
我不知道一個人身體裏的水分是如何悄悄地迅速彙聚到人的眼眶,繼而變成眼淚的,但是,此時的兩個學生早已泣不成聲。
“小林,這個送給你。”我將手上的另一張紙輕輕放在了小林的手上。
小林瞄了一眼,突然,仿佛有一根隱形的極具力量的繩索將他的視線狠狠地拽了過去一樣。
紙上,還是一首詩——
心事的困擾
——給我的朋友林
當興奮不能分享/當痛苦不能分擔/心中就留下了心事的種子//雖然它並不枝繁葉茂/雖然它可能微不足道/卻像生了根似的占據了心房//遇到你/心門卻自然打開/心事悄然地宣泄/笑容又重回臉龐/心事的困擾/煙消雲散。
無需我過多的解釋,顯然小林知道這首兒童詩的作者是小飛。
此時的小教室內,靜悄悄的,隻有間或的啜泣聲顯示這裏麵有人。其實,在靜悄悄的空氣之中升騰出一絲溫暖的味道,慢慢地充溢著整個教室……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如有學生和家長相互對立時,就拿出他自己創作的“親人”主題的兒童詩進行交流;如有學生學習勁頭不足時,就拿出他創作的“夢想”係列兒童詩讓他重溫;當有學生頹廢喪氣時,就拿出他創作的“自然”“動物”“美食”類兒童詩,喚醒他積極美好的向往……兒童詩創作,不僅成了獨具特色的班級語文課程,而且常常被我信手拈來成為絕佳的教育資源。
在一天天的創作與分享之中,在一次次地類似這樣的班級事件處理之中,兒童詩的另一個價值逐漸凸顯出來——它成了班級學生生活的軟化劑、催化劑、調和劑。一首首兒童詩柔軟了同學們的心,友情的美好,親情的甜蜜,在他們的心田注入了更多的溫暖、體諒、樂觀等等的美麗元素。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