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材的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2 / 2)

二、 重點突破,體會寫法

既然同學們了解了課文是向不熟悉黃山奇鬆的人(遊人)介紹鬆樹的特點,那麼課文是用什麼辦法來介紹的呢?學生朗讀課文第2、3自然然,畫出相關語句。學生迅速地找到描寫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的句子,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知道了,這些句子都是描寫鬆樹樣子的:或者是枝幹筆直,或者是枝幹盤曲,或者像巨人,或者像盆景……通過讀這些語句,學生能在腦海中形象地再現三種樹的形態。教到這裏,教師水到渠成地點明這裏運用的是“描摹”的寫法。

三、 角色扮演,運用語言

作者運用描摹的手法,讓遊人清晰地了解了黃山奇鬆的樣子,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扮演一回小導遊,學習作者介紹黃山鬆的方式向大家介紹,爭取讓沒去過黃山的人都有想去遊玩的衝動。

【比較評析】

通過對比,筆者感受到,第一次執教《黃山奇鬆》,是基於原生價值的教學理解來進行教學的。盡管教學目標中列舉了方方麵麵的內容,但是課的基本理念還是整體上感受“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的特點,想象奇鬆的形態。顯然,這樣的教學價值追求的是“傳遞了什麼信息”。

第二次執教《黃山奇鬆》時,一改過多的指名讀課文、逐個交流的教學形式,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關注了文本的對象意識,不僅使學生了解描摹的寫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為什麼用“描摹”的辦法來介紹?組織學生討論,使之明確作者用描摹的寫法是給人以形象的感官印象,符合課前提到的“文章是寫給不了解黃山奇鬆的人看的”這一觀點。

其實,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應對立統一。一方麵教師要能分清文章的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另一方麵又不能將兩者在教學中對立起來。將原生價值代替教學價值不可取,同樣純粹圍繞教學價值也不合理。講原生價值並不排斥教學價值,講教學價值也不應否定原生價值。學生閱讀課文獲取信息,隻是語文教學一個顯性的行為,學生閱讀課文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則是一個更為本質的行為。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掌握教材的原生價值,並不是學生閱讀行為的最高目的,應通過掌握教材的原生價值,進而掌握教材的教學價值,即掌握如何傳播信息的智慧,也就是言語智慧。從語文教學的目標取向來看,語文教材的原生價值,則是為實現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鋪路、搭橋的。

(作者單位:溧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