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捕捉動態資源,讓課堂生成更豐富
閱讀教學
作者:蔣國聘
教學機智是構建在對教育理論深刻領會之上的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機智而靈活地教育學生、化解矛盾、溝通思想,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決不能拘泥於預設的教案不放,必須獨具慧眼,善於捕捉並及時納入於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於教學活動之間。這樣,我們的教案、我們的教學才能在動態生成中得到完善。
一、 及時捕捉隨性生成,讓思維智慧在師生互動、交流中碰撞
隨性生成,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緊緊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獨特的思維、智慧當作一種精妙的課程資源來開發的教學方式。此方式“縱容”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從而使學生成為秉持著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操守者。
例如,在教學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時,許多同學對作品主題的理解超出了教者的課前預設。有說是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因為課文的第3自然段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麼熱鬧的眾賓狂歡圖呀,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年長的滁州太守,喝得醉醺醺的,不是月下獨飲,而是和他的百姓們開懷暢飲。這是一種樂,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後的快樂,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快樂。所以,是表現與民同樂的。也有說是寄情山水,抒發作者鬱悶心情的。文章是歐陽修被貶官到滁州時寫的。作為一個忠誌之士,時刻想著為國分憂,但朝廷昏庸,奸邪當道,忠臣良將被排擠遭打擊,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一步步走向衰亡,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借酒消愁,隻能遊山賞水,排解心中的塊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學生們暢所欲言,發表著各自的見解。教師在保證不偏離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讓學生收獲自己的閱讀感悟,拓寬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及時捕捉隨機生成,讓學習環境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構建
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開放的、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新型的學習環境,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使課堂閃現精彩的生成。
特級教師於漪在教《宇宙裏有些什麼》時,課文中有一句話:“宇宙裏有幾千萬萬顆星星。”這時,一個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萬萬等於多少?”大家都笑起來,提出問題的學生灰溜溜地坐下了。於老師覺得他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於是她問:“既然萬萬等於億,那麼這裏為什麼不說宇宙裏有幾億顆星星呢?”這一問,學生都啞了。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用萬萬有兩個好處,第一,用“萬萬”聽起來響亮;第二,“萬萬”好像給人一種比“億”多的感覺。這時,學生們又笑了。於老師當場給予了肯定,並表揚說:“你實際上發現了漢語修辭中的一個規律,字的重疊可以產生兩個效果,一是聽得清楚,二是強調數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