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喵星人
文明天涯
作者:胡雅軍
英國著名動物學家、生物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裏斯曾因《裸猿》三部曲震動世界,就是他從行為模式上坐實了猿是人類的祖先。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牛津博士還是個貓奴。他觀察貓已有近50年,家裏一直養貓,每次回家,門口都有貓在等他,“有時迎接我的甚至是滿櫥櫃的小貓咪”。
貓咪為什麼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它為什麼要賤賤地在你身上蹭來蹭去,又為什麼會對你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臭臉?它把捕到的獵物送到你麵前,真的是想要報答你嗎?它憂傷地站在窗邊仰望天空,那毛茸茸的小腦袋真的是在思索“貓生”嗎?
身為愛貓的動物學家,他不停被周圍人請教關於貓的問題。被問多了之後,他索性寫了一整本書來回答,書名就叫《貓咪學問大》。
莫裏斯發現很多貓主人“過度在乎貓的心情,卻並未下工夫好好研究自己的寵物”,對貓的本性、欲望、需求、行為邏輯都缺少了解。他於是設置出一係列關於貓行為模式的基本問題,比如“貓咪為什麼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貓把捕到的獵物送到你麵前,真的是想要報答主人嗎”等等,答案會讓你驚訝,但也一定會把你培訓成喵星人更稱職的主人。
★長不大的彼得潘
在第一章,莫裏斯就告訴讀者:家貓即使成年,也依然保持幼貓心態。這也是現代家貓和其8000年前的野生祖先相比,最大的不同。
這現象的背後是數個世紀以來貓飼主的選擇。“孩子氣”重的貓不但更迷人貼心,能滿足人被依戀被喜歡的需求,也更容易掌控,它們會把人類的家當成自己的窩,即使外出遊蕩也會記著回來,不容易走丟。
盡管如此,家貓骨子裏的野性並未消失。如果離開人的照顧,家貓所生的幼貓長大後會像全然野生的一樣未經馴服。
在野生環境中,貓一旦成年,父母就會趕它離開,逼它獨立生活。從此以後,父母、兄弟姐妹也不再是它的親人,而變成跟它搶奪地盤和交配對象的競爭對手。
但家貓不會經曆野貓的這種“心理斷奶期”。人類會持續給它提供食物、幫它清潔、陪它玩耍。不再有獨立生活必要的家貓就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內心永遠是個小孩。
這些“彼得潘”們會把人類主人當成貓媽媽,用幼貓特有的行為習慣向主人撒嬌。你可以在很多方麵發現這種跡象。
比如很多成年的家貓會貼到你身邊,躺下求你撫摸。這是因為對貓而言,被撫摸和被舔感受類似。而在幼貓初生期間,母貓會一再舔幼貓。孩子氣的成貓於是會很期待主人的手,像貓媽媽的舌頭一樣,梳理它的毛發。被摸舒服的時候,貓還會對著主人打呼嚕。這也是幼貓在接受母親哺乳時會有的舉動——它們用心滿意足的呼嚕聲告訴媽媽自己順利喝到了乳汁。
貓跟主人在一起,有時會把尾巴豎直成小旗杆一樣。如果主人不想讓貓失望的話,最好哄哄它。因為豎尾巴也是貓咪求照顧的招牌動作。本來這是幼貓求母貓幫它順利排便的動作,後來就演變成幼貓呼喚母貓的姿勢。貓對你豎尾巴的潛台詞其實是“媽媽,過來陪我”。
在成貓身上,最明顯的“幼兒行為”是四腳輪替在人身上踩踏。這其實是幼貓吃奶的方法,通過推踩母貓乳房,刺激母貓分泌乳汁。長大後的貓躺在主人懷裏,或是吃著貓糧感覺溫暖幸福時,就會下意識地做出“踩奶”舉動。
更好玩的是,不少貓見到主人進門時,會前爪離地、站起來朝主人打招呼。這是由於它想按照貓族相互問候的方式,和人“頭碰頭”。這也是小貓向貓媽媽打招呼習慣的延續。母貓看到小貓這樣蹦時,會低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