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或令中國一大群人迎來新一夜暴富機會
品位生活
激活土地這一農民最大的資產,必將喚起沉睡的巨量資本,給農民、農村及相關產業帶來無窮的想象力。
來自商業周刊中文網的文章認為,當下一大群體中國人得到的政策紅利,一夜暴富不是不可能。如果製度設計得當,未來這隻巨大的母雞能下出諸多金蛋來。
最近韓土豪特別鬧心,人長大了,煩惱也多了,韓土豪身為一個城市人,他的煩惱竟然是沒有農村戶口,矯情到不行。農村戶口為何如此緊俏了?當下農民得到的政策紅利,一夜暴富不是不可能。
單就土地而言,目前中國農民擁有的建設用地與所有城市建設麵積相當,都是2.5億畝。每年的全國財富榜上多次出現城市地產商的名字,而大都市的普通居民因為擁有幾套房子也成了過去做夢都不敢想象的百萬、千萬富翁,城市的土地成為能下金蛋的母雞,給城市居民帶來巨量的財富。而擁有同樣麵積土地的農民其年收入剛過6千元,每年土地給農民帶來的財產性收入不足3%,2.5億畝的農村土地成為一個不會下蛋的母雞。
不過,最近剛剛通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束縛在這隻母雞身上的諸多枷鎖卸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稱,如果製度設計得當,未來這隻巨大的母雞也能給農民兄弟下出諸多金蛋來。
土地製度改革再次迎來曆史性節點
日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下稱《決定》)。《決定》指出:“要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麵積為12.77億畝;截至2010年,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約為2.5億畝。即便不包括農民承包的林地、草地等,據專家估算,僅承包耕地一項,每年將撬動1.3萬億元資金;而農村建設用地的價格可能高達130萬億元。
激活土地這一農民最大的資產,必將喚起沉睡的巨量資本,給農民、農村及相關產業帶來無窮的想象力。
第一個政策紅利是5000萬畝的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
《決定》規定“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製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範圍,規範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製。”
過去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既不能抵押,也難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而城市土地沒有多少限製而身價百倍,同權不同利現象嚴重。不少地產商買到土地後,拿土地作抵押獲得資金,即可以建設商業設施獲得收益,也可以建工廠進行產品生產。雖然早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就提出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但五年過去,基本上原地踏步。
原因很簡單,目前的征地是壟斷製度,農村土地要想搞建設就必須征地,地方政府低價拿地高價賣出獲得土地財政,農地直接入市首先會動了地方政府的奶酪,如果沒有上級的統一布置,單純靠地方政府推動會很難。所以必須出台中央層麵更具體的操作規則,才能讓政策紅利落地。另外目前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界定也是不清楚,要防止各個上級以集體領導的名義把農村建設用地低價拿出,成為變相的征地。應該建設透明的製度,讓農民有參與權與表決權,讓農民以土地入股,保證土地增值收入中農民的利益。
第二個政策紅利是18億畝承包地的抵押、入股、轉讓權。
《決定》規定: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這次把耕地的抵押權終於給了農民,是個了不起的進展。通過確權頒證,中國目前已為進一步放開三權(處置權、抵押權和轉讓權)奠定了基礎。18億畝耕地的抵押權很重要。中國城鎮居民靠房產證抵押可以很容易得到貸款,最近看一篇經濟學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研究結論是1993年中國城裏的房改政策讓城市居民獲得了房屋產權證,緊接而來的效果就是城市創業的迅猛發展,居民可以用房產抵押得到的資金來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