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築夢海上,記憶觸碰現實2(1 / 1)

海島

文/王海雪

後來,機緣巧合,他因工作調動到了海南旅遊局旗下的產業——海口賓館,莫名其妙地進入了旅遊行業。海口賓館是海南第一批星級酒店,從海口賓館開始,蔣翔在酒店行業幹了將近三十年。期間,他經曆了海南酒店業的興起、興旺、衰落以及近年的崛起。

多年的經管經驗,讓蔣翔在酒店行業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理念和經營模式。之前,一直作為職業經理人的他決定在2006年轉變身份,正式創業,獨立涉足酒店經營,並組建了金寶萊酒店管理公司。夢想跨出了第一步,之後的事情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啟航:我的村莊

2008年,蔣翔臨時接管了博鼇日月灣酒店。那是一家產權式酒店,一出酒店大門就是玉帶灘。玉帶灘是一條自然形成的狹長的沙灘半島,外側海水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內側湖光山色,構成了一幅奇異的景觀。蔣翔考察了周邊的環境,認為要想吸引住店客人,一定要增加相關配套。玉帶灘連綿數公裏,水清沙幼,卻被扔滿了生活垃圾,這令蔣翔感到痛心。他帶領員工集體去沙灘上撿垃圾,將這片海域收拾得幹幹淨淨。他穿過那片椰子樹樹林,撿拾垃圾,突然望見一所近乎廢棄的房子,是原來日月灣的售樓部。日月灣項目臨海而建,房子早已銷售一空,售樓部的人也早已人去樓空,隻留下了一個看管員。

蔣翔凝望這所椰子樹下孤獨的房屋,聽著耳邊海的低吟,海子那首著名的詩歌從記憶深處跳了出來,蔣翔想,要是在這裏建一個酒吧,營造一個富有生活情調的氛圍,將會帶動酒店的發展。

“海的故事”便在長久的積澱後猛然誕生了。

蔣翔認為,博鼇具有亞洲論壇永久會址,同時也是很多品牌大公司的駐地,這些公司的員工幾乎都來自內陸一線城市,學養和品味都非常高,當時博鼇的咖啡館、酒吧等特色餐飲還沒有相應建立,人們仍停留在過去古樸的生活裏,跟不上新式的生活方式。他意識時機到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點事情了。他希望運營的商業項目,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結合的項目。在酒店業多年,他一直在思考,何種商業模式最合乎理想,應該是功能性和文化性。物質滿足欲望後,人們必將轉而追求精神層麵,這是一種將會流行於社會的生活方式。“海的故事”在他的藍圖裏變得越來越清晰。

它也與蔣翔心靈深處的母親的村莊息息相關。為了創作“海的故事”,他回到了母親的村莊。他在村子裏轉了好幾圈,一邊走一邊回想在這裏生活的一切,尋找表達海的元素。他對我說:“你所看到的‘海的故事’,都是我以前在漁村生活的痕跡,漁村用珊瑚石蓋成的房子,每一塊親自搜羅而來鏽蝕斑駁的船木,在我心中都是一幅無與倫比的畫作,這些畫麵因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了現在‘海的故事’。”

這裏,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故事。蔣翔記得,有一個年輕的女孩來到“海的故事”,要了一杯酒,一邊喝一邊哭著說,這是我的夢想,我一直在尋找的感覺。她拿起筆,顫抖地在酒吧留言本上寫下了她已然失去的愛情。

一個來自上海的男孩和一個來自東北的女孩在這裏相識、相知、相愛。去年,在他們初次見麵的地方——海的故事酒吧舉辦了浪漫的婚禮。

真正的故事發生在海上,每個月的初一到初四,是海水退潮時,蔣翔都會帶客人到海邊趕海、撿海螺。有時候,他們會開著漁船到近海撒網捕魚,晚上點起漁家煤油燈,製作新鮮的魚湯,舉行篝火晚會。目前,海的故事酒吧開發了南洋菜係和漁家私房菜,可供客人選擇越來越多了。蔣翔覺得,或許是受環境和生活的影響,雖然在商海浮沉多年,但他一直心懷夢想,正是因為有夢可做,“海的故事”才得以實現。

海的故事酒吧是把每個人心中的期待以藝術形式創作成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作品。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聽說過大海,海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故事。一千多萬年以前,海還是現在這樣,一千多萬年之後,它麵容未改。我們卻都隻是它的過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