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澳門與內地的關係(一)(1 / 3)

351.《盛世危言》是一部什麼著作?

答:《盛世危言》是中日甲午戰爭以前著名的政治論著,對變法維新運動產生過重大影響。

書中主張設立議院,講求武備和發展工商業,提出以兵戰對兵戰,以商戰對商戰的對策,具有富國強兵的內容。

352.《盛世危言》的作者是誰?

答:是中國近代重要的社會改良派人物鄭觀應。他生於廣東香山雍陌鄉,自小在澳門受教育。從1886年起,鄭觀應離開商界、官場,回到澳門閑居,時間長達5年。在這段時間內,他抱著“勿為外人所侮”的心情,基本完成了政論文集《盛世危言》的寫作。

353.澳門下環龍頭左巷12號是誰的故居?

答:澳門下環龍頭左巷12號是鄭觀應故居,也叫鄭家大屋。

354.《知新報》是一份什麼報紙?

答:是清末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梁啟超1897年2月22日在澳門創辦的重要刊物。它與上海《時務報》遙相呼應,宣傳變法圖存思想,發表維新的條陳與言論,介紹新政推行情況,一時暢銷海內外。戊戌變法失敗後,內地改良派報刊被迫停刊,該報成為國內外唯一繼續鼓吹變法維新的報刊。

355.經元善案是怎麼一回事?

答:1900年1月,慈禧太後立“大阿哥”(皇儲),準備廢黜光緒皇帝。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聯合維新人士蔡元培等1231人,上書總理衙門,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清廷以“叛逆”罪下令逮捕經元善,他被迫逃往澳門。清政府與澳門總督交涉,要求引渡。葡方將其軟禁在大炮台。但因各方反對,未將其引渡。

356.孫中山青年時代在澳門有什麼活動?

答:澳門是孫中山走向世界的門戶,也是他從事革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基地。孫中山出生在香山縣翠亨村,自小常隨父兄來往澳門。在香港讀書的7年間,澳門是他來往香港與家鄉的必經通道和居留地。大學時代,他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經常大膽議政,時稱“四大寇”。楊鶴齡在澳門的住址水坑尾巷13號,是孫中山在澳門時的重要活動場所。此時他還與鄭觀應有一定的交往,受到鄭觀應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

357.孫中山早年與鏡湖醫院有什麼關係?

答: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曾在澳門鏡湖醫院出任新設的西醫局的首任義務醫師。後來他向鏡湖醫院借款,在草堆街80號開設“中西藥局”。

358.孫中山與葡人飛南第怎樣建立起友誼?

答:孫中山在澳門行醫期間,他與葡人印刷商飛南第相交甚深。1893年7月18日,他們在澳門下環正街合辦中文周報《鏡海叢報》。該周刊經常刊登孫中山鼓吹革命的文章,以反映當時國內最新動態,並敢直言報道澳葡政府的腐敗及澳門落後現象而備受社會各界的矚目。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發動武裝反清起義失敗後,輾轉逃至澳門,經飛南第大力協助,才脫離危險,避往國外。

359.同盟會在澳門有什麼活動?

答: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革命政黨同盟會。同盟會在謝英伯、盧臨若、陳子要等人的主持下,在澳門成立支部,租南灣街41號作為秘密機關,在澳門開展推翻清王朝的活動。

360.1912年孫中山在何處會見澳門各界人士?

答:1912年4月,孫中山辭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5月下旬,他回到闊別17年的家鄉,順道訪澳3天,受到中葡人士的熱烈歡迎。他下榻盧園春草堂,會見澳門各界人士,並合影留念。

361.朱執信在澳門有過什麼活動?

答:1914~1916年間,孫中山委派得力助手朱執信來澳門籌款、買軍火、印刷傳單,開展“討袁運動”。

362.孫科在澳門有過什麼活動?

答:1919年粵軍決定回師,孫中山命孫科回澳門以特派員名義成立辦事處,號召在粵海陸軍起義。

363.1920年革命黨人轟炸桂係軍閥莫榮新督署的飛機是誰捐款購買的?

答:是一位澳門富商。

364.澳門孫中山紀念館設在什麼地方?

答:1913年,孫中山在澳門建樓讓原配夫人盧慕貞及女兒們居住。1952年,盧慕貞去世後,該樓房改為孫中山紀念館。

365.“九一八”事變後,澳門同胞對建設中國自己的空軍有何貢獻?

答:“九一八”事變後,為了建設中國自己的空軍,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發起獻機運動。消息傳到澳門後,無論是殷實的商人還是平民百姓都紛紛參加捐款。一些熱血青年報名參加航空學校。澳門青年林耀就是在此時返回內地的。他勇敢地搏擊長空,與日機作戰,最後壯烈犧牲。

366.澳門曾有哪些愛國報刊刊登過抗日的文章?

答:1935年“一二?九”運動在北京爆發,抗日救亡浪潮席卷全國。澳門青年先後組成許多愛國社團。愛國報刊《朝陽日報》與《大眾報》大量報道救亡消息,刊登宣傳抗日的散文、小說,成為澳門人民了解及宣傳救亡主張的一大輿論陣地。

367.“四界救災會”是什麼組織?

答: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澳門的抗日救亡運動進入高潮。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加強了對港澳等地抗日鬥爭的領導。內地一批愛國人士如史良、高劍父、關山月等先後來澳門作講演或舉辦愛國畫展。由於澳葡當局不允許愛國社團公開打出抗日救亡的旗幟,澳門同胞紛紛以“救災”等名義成立救災會。“澳門學術界、音樂界、體育界、戲劇界救災會”(簡稱四界救災會),是救亡社團中規模最大影響至深的團體。其開展的抗日救亡運動集中在宣傳、籌募、慰勞工作上。他們用售旗、賣花、義賣、義唱、義舞、沿門勸捐、獻金等多種方式為前方戰士籌款。1938年7月7日,為紀念“七七事變”一周年,四界救災會發起捐輸運動,並通函各界是日素食籌募,以紀念前方殉難軍民。這一日澳門的許多食品上印上了“毋忘七七”四個大字。同年9月至10月,該會又發起全澳性的“義賣活動”,得到商界的積極響應,先後參加的店號達100多家,共售貨籌得國幣9萬多元。四界救災會與各界救災會發起的“八一三”獻金活動,三天時間內籌到國幣10萬元。這些救亡團體積極組織上演抗日話劇和抗日影片。

368.澳門同胞怎樣組織服務團回到內地參加抗戰?

答:在八年抗戰中,澳門還組建服務團回內地到抗日前線服務。不少熱血青年爭先奔赴抗日前線。1937年廖錦濤、陳少陵等人發起成立“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到前方、到農村去宣傳抗日和發動群眾。1937年澳門第一批青年到新會、江門參加抗日隊伍。1938年10月,四界救災會亦組織回國服務團,在1938年至1940年2年中,先後組建10個隊返回內地。

侯取謙、馬敬榮、梁捷等一批優秀的澳門青年血染戰場,以身報國。

369.澳門同胞怎樣參加抗日武裝鬥爭?

答:抗日戰爭中,澳門青年紛紛奔赴前線殺敵,一些澳門青年擔任了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後發展成珠江縱隊)的領導職務。其中廣遊二支隊支隊長鄭少康原是澳門一中學的體育教師。南海三水獨立大隊大隊長林楓秋和政委葉向榮都是澳門青年。他們英勇抗日的業績寫在了廣東人民抗日救亡史上。

370.抗日烈士廖錦濤是被誰殺害的?

答:澳門四界救災會理事兼回國服務團團長廖錦濤,1941年在韶關被國民黨頑固派以“企圖顛覆政府”的罪名殺害,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