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社會文化(三)(1 / 3)

310.澳門在自然科學方麵有哪些研究機構?

答:1992年,聯合國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在澳門成立,這是第一個為發展中國家的軟件技術而成立的國際研究和培訓中心,經常進行的活動有參與科研項目、開辦培訓課程,開展研究活動,擔任科研顧問及推廣軟件使用的傳播工作。葡萄牙政府、中國政府和澳門地區政府共同籌集了3000萬美元,維持其運作。這一重要科研機構的成立,對澳門當地科技研究工作必將起到一定的推動和示範作用。此外澳門在自然科學方麵的研究機構還有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化驗研究中心、澳門大學科技研究中心、地球物理暨氣象台、衛生司化驗室和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等。

311.中國古代典籍最早是怎樣經過澳門被介紹到西方的?

答:1593年,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將中國“四書”譯成西文,寄回意大利出版,使得孔孟之訓遠播歐洲。這是最早經過澳門介紹到西方的中國古代典籍。

以後,比利時耶穌會士金尼閣、意大利會士殷鐸澤、葡萄牙會士郭納爵等,先後把中國古典“五經”譯成拉丁文,或在杭州、或在廣州、或在印度果阿印刷出版,向西方介紹。

312.澳門市民可享受哪些社會福利服務?

答:澳門市民可享受的社會福利服務包括:①社會保障服務;②幼兒及家庭服務;③兒童及青少年服務;④安老服務;⑤康複服務;⑥醫療保障服務;⑦預防及戒毒服務;⑧為罪犯及釋囚提供的服務;⑨社區服務。

313.澳門的社會福利服務是由誰管理的?

答:澳門社會福利服務是由下列層序共同管理的:

(1)澳門總督;(2)社會福利委員會;(3)社會工作司。

他們各自的職責是:澳門總督負責製定社會福利政策並監督其實施;社會福利委員會擔任澳督構思社會福利政策時的顧問,是澳督在這方麵的谘詢機構,並協助行政當局推廣各項社會福利活動;社會工作司則是一個執行社會工作政策的行政機構。

314.澳門的“公益金百萬行”是怎麼回事?

答:澳門的“公益金百萬行”是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一年一度舉辦的募捐活動。該項活動每年均吸引1~2萬官民積極參加。

此活動創辦15年來,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一貫高舉“風雨同舟,攜手共進”的旗幟,通過“公益金百萬行”等多項籌款活動,有計劃地收集各界熱心公益人士的捐款,用於各種緊急救助。他們不遺餘力地為有困難的居民贈醫贈藥,關心老弱病殘,資助教育以及提供社會公益服務。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是一家非政府的民間公益事業機構,每年用於公益事業的經費超過200萬元,獲得廣泛的認同和支持,在澳門享有很高聲譽。

315.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是在哪一年創辦的?

答: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是在1984年創辦的。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是民間公益事業機構,它通過多項籌款活動,有計劃地收集社會捐款,用於社會公益服務,在澳門享有很高聲譽。

316.澳門的“公共援助”指的是什麼?

答:澳門的“公共援助”,指的是以政府的資金來援助因種種原因而失去正常收入的居民,使其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水平。

公共援助金包括老人福利金、貧窮援助金、全無工作能力援助金、失去部分工作能力援助金等。

負責這項工作的部門具有預防貧困發生的職責,他們要及時對缺乏生活能力者給予援助。

317.澳門勞工享有哪些社會保險權益?

答:長期以來,澳門對於勞工應享受的社會保險權益從未製定相應的法規條例。直到1984年,澳門政府才頒布法令,製定了勞資雙方工作關係須遵守的最低及最基本的條件。法令規定,當勞工在工作期間發生工作意外或染上職業病,必須得到由雇主直接或通過保險的照顧和賠償。根據這一法令,1985年8月10日,澳門政府正式頒布《勞工強製保險法例》,通過立法形式,促使雇主必須為其雇員投保有關保險,確保在意外發生後,勞工能取得合理的賠償,保障勞工的權益。

318.澳門公共衛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1986年以來,澳門政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衛生工作提出的新概念,實行一項新的公共衛生政策,以改進公共衛生、醫院設備及醫藥服務。其具體內容是:

(1)監察控製流行病、環境保護、控製及醫療某些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病患、人員培訓、健康教育工作;(2)設立衛生中心、提供醫療服務;(3)監管藥物的進口、生產、質量與銷售。

319.澳門目前最主要的醫院有哪幾間?

答:澳門目前最主要的醫院有兩間,仁伯爵綜合醫院和鏡湖醫院。

仁伯爵醫院俗稱山頂醫院,是澳門唯一的一家政府醫院,其前身是一個世紀前設立的仁伯爵陸軍醫院。醫院擁有最先進的設備,內設30多個專科部門,病床總數約為500張,有225名醫生和400名護士。

鏡湖醫院是澳門非官立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佼佼者,它創辦於1871年,最初是由澳門華人主辦的非牟利性慈善性質的醫院,百餘年來已發展為一間初具規模的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現有住院大樓三座、門診部三個、急診部一個,其中第二門診部是贈診贈藥的部門,凡本澳居民都可享受。醫院的經濟來源為醫務收入、各界捐款及澳門政府的資助。醫院還設立了護士學校,曆屆畢業生已達千餘人。

320.澳門的醫療衛生機構分成哪兩種?

答:澳門的醫療衛生機構分為官立和非官立兩種。官立醫療機構包括政府醫院(仁伯爵綜合醫院,俗稱山頂醫院)、各衛生中心、公共衛生化驗所、流行病控製中心、衛生教育中心、病媒控製中心、運動醫學中心、胸肺診療所、捐血中心及氹仔精神病院等10餘間。非官立醫療機構則有鏡湖醫院、同善堂醫療服務科、工人醫療所及各分所、各街坊會診療所、澳門歸僑總會診療所、明愛社會服務屬下醫療機構以及私人診所等20多間。

澳門政府對非官立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財政上的資助。同時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府通過衛生司對非官立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監管。

321.澳門有哪些免費的醫療服務項目?哪些人可以享受?

答:1986年起,澳葡政府規定凡衛生司屬下的各衛生中心提供各項免費服務,主要包括:①孕婦的檢查、護理;②嬰兒的檢查、護理;③疫苗接種;④家庭生育計劃的谘詢;⑤學生的診療;⑥成人的診療。但這些免費服務項目僅有少部分人可以享受,主要為以下範圍內的澳門居民:年齡在10歲以下以及中、小學校的所有在校學生;懷孕期婦女;所有政府公務員及其家屬;年齡在65歲以上人士;持有政府所發貧民證者;被刑事扣留者以及懷疑患有傳染病、癌症及精神病者等。

322.澳門居民的健康水平如何?人口平均壽命是多少?

答:澳門平均每千名居民就有1.52名醫生,政府用於醫療服務上的公共開支,平均每人超過1500元澳門元。根據這些數字,可以說,在公共衛生方麵,澳門達到了亞洲較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也是澳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澳門人口的平均壽命約為70歲,接近最先進國家的水平。

323.澳門最早的近代西式醫院是哪一家?

答:澳門最早的近代西式醫院是聖辣菲醫院,人稱“醫人廟”,或“白馬行醫院”。

明隆慶三年(1569年),澳門第一任主教賈尼羅,在伯多祿局長街,創辦了聖辣菲醫院。

初時隻是贈衣施藥,規模很小。他們把耶穌十字架像掛在院內,教士們身穿長袍,用西醫方式為民治病。

初時,澳門的中國人對新傳入的西醫既感到驚奇,又不免懷疑,因而持觀望態度,不敢輕易上門就醫。經過一段時間,當中國人發現葡萄牙人經西醫診治後康複很迅速,才陸續前去接受西醫治療。

這所聖辣菲醫院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式醫院。

324.澳門的山頂醫院是怎樣得名的?

答:澳門的仁伯爵陸軍醫院,後改為政府醫院,坐落在東望洋山麓,因此俗稱山頂醫院。

山頂醫院是由澳門葡萄牙政府全力出資興建的公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