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布特(2 / 2)

布特被捕後,俄國政府曾嚴厲譴責對布特的指控,並向泰國駐俄大使抗議,布特在俄羅斯的支持者也動用金錢與人脈,阻止布特被引渡至美國。

美、俄、泰三方的“司法口水仗”打了兩年多,最終,泰國法院批準引渡。

2010年11月16日清晨,布特被押上飛機,飛赴美國。為了避免在去機場的路上出現意外,美國執法部門“瞞天過海”,先是安排一個假目標赴曼穀素萬那普國際機場。幾分鍾後,一支車隊載著布特前往曼穀廊曼機場……10多個小時後,飛機在紐約降落,布特第一次踏上美國領土。

2011年10月12日,布特在美國出庭受審。當年11月2日,紐約聯邦地區法院裁定,布特涉嫌的4項罪名全部成立。

在這之前,布特一直被單獨關押在紐約懲戒中心的“特別牢房”裏,這種牢房有樹脂磨砂玻璃的窗戶、水泥床,還有桌子、淋浴噴頭和馬桶。他很少被允許出去放風,聽到的大部分聲音來自“俄羅斯之聲”和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此外,他被允許閱讀家人和律師為他買的平裝書。

俄美兩國對關於布特的判決結果作出完全不同的反應。正在亞美尼亞訪問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認為泰國法院作出的判決不公平,是一項“政治決定”。拉夫羅夫同時指出:“根據我們得到的信息,判決是在外部強大壓力下作出的,我們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促使布特回國”。

美方則表示對泰國法院作出的判決結果感到非常滿意。美國司法部代理副部長格林德爾認為,對布特的起訴和審理對美來說是優先考慮的事情,布特將麵臨的刑事指控並不僅僅是美國的關切。

美方同時指控布特是當今世界最多產的“軍火商人”,參與恐怖陰謀的策劃並向國際恐怖組織提供軍火武器。如在美國被判有罪,布特有可能麵臨終身監禁的處罰。

但泰方否認法院的判決有政治因素的影響。泰國總理阿披實針對俄羅斯方麵的批評說:“應該使他們明白,泰國法院的決定是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的,而不是任何一方的政治影響。”不過,阿披實坦承美俄雙方確實曾就此事向泰方施加過壓力。

針對媒體提出的俄方對於泰判決結果感到憤怒和存在疑問的問題時,阿披實總理再度強調,泰政府從未幹涉過俄軍火商的案件審理,美國也未像人們猜測的那樣進行幹涉,泰方將就布特案的審理向俄羅斯方麵作出解釋。他本人將指示泰國駐俄大使就此事向俄方進行說明,以取得對方理解。

俄方稱,對布特的拘捕和判決“證據不足”,布特在泰國被逮捕並引渡至紐約,這一有美國情報機構參與的逮捕行動是非法的。美國法院的判決“帶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且無視律師的辯護及有關保護俄羅斯公民的多次呼籲。

俄方不得不再次指出,一直以來,美國當局將布特稱為“死亡商人”,指責其“販賣”戰爭和死亡,甚至幾乎要將其定為“國際恐怖主義”,而最終的指控亦將其罪名完全歸之於布特的“犯罪動機”。

俄方指責美方以不能容忍的拘留條件、給被拘者帶來不良身心影響,並試圖以此逼迫被拘者“承認罪行”。俄方還指出,審訊期間美國媒體大展“宣傳攻勢”,試圖在庭審進程中影響陪審團,引導審判向其“需要的方向”進行,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俄外交部稱,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利用現有的國際法律,確保布特返回俄羅斯,“毫無疑問,這一事件仍將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議事日程的首要事項”。

這就是布特的影響力,這就是布特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