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與第一批紅色飛行師
往事
作者:曹偉
1921年,意大利人朱裏奧·杜黑出版了他嘔心瀝血、潛心著述的軍事理論著作——《製空權》。杜黑預言:飛機在戰爭舞台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以往戰爭的麵貌。未來戰爭將出現一個與陸上戰場、海上戰場並列的空中戰場。
20年後,他的預言成真,二戰證明:誰占領了空中優勢,誰就擁有了決定性的力量。
“其實好多人不知道,中國在當時航空事業的發展上並不慢。”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秘書長張峰向《小康》記者介紹到,1924年9月,國民革命政府在孫中山“航空救國”思想的倡導下,在廣州大沙頭飛機製造廠創辦了第一所航空學校——廣東軍事飛機學校。為在201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正在籌備組織多國飛行愛好者重飛“駝峰航線”的張峰在查閱資料中卻發現,1937年遠在駝峰航線千裏之外,中共領導人陳雲就在天山腳下負責籌建過 中國共產黨的首支航空隊。也正是在陳雲的帶領之下,這支被稱作“新疆航空隊”的隊伍成為之後紅色空軍的最初雛形,1949年之後的首批空軍將領大多出自這裏。
“在三年內培養五千新幹部”
1937年5月,曆經千辛萬苦的紅軍西路軍殘部,在陳雲的大力營救下到達新疆。
浩浩蕩蕩的西路軍數萬精兵,經過曠日持久的大漠血戰,踩著西域戈壁上灼如炭火的沙礫,步履艱難地到達了迪化(今烏魯木齊),其時人員已不足500人。如此慘重的損失讓陳雲唏噓不已。
最初,中共中央計劃讓西路軍殘部到蘇聯休整、學習。因此派陳雲、騰代遠等人到迪化接應西路軍。迪化是清王朝派左宗棠入疆後定下的城名,意思是啟迪和開化。其時掌控迪化的是“新疆王”盛世才,他深知自己不是蔣介石的嫡係,加之新疆與蘇聯接壤,遠離國民黨的統治中心。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空間,遂采取了一些措施,實行“反帝、親蘇、民主、清廉、和平、建設”的六大政策,對中共也表示友好。
正是利用統一戰線的這個特殊環境,陳雲親赴迪化,擔任中共駐新疆代表。西路軍也得以入疆。西路軍進入迪化後,接受了盛世才提出的要求,摘下紅帽徽、紅領章,換上國民黨軍服,呂黎平等400多名久經沙場的紅軍老戰士被編成了一個“新兵營”。
陳雲紀念館館長徐建平說,當時盛世才為了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在迪化開辦了一個軍官學校,這個學校專門訓練坦克、裝甲、火炮等特種兵。為了擴建新疆辦公署邊防航空隊,他還在學校增設了一個航空訓練班,對外稱航空學校,公開招生,培養飛行員和機務人員,還請了大量蘇聯專家執教,教導隊主要訓練殲擊機飛行員,受訓學員從全國招收來,文化程度均較高。
“新兵營”各項軍事技術學習全麵展開後,一個大膽的設想,在陳雲的胸中醞釀、發酵、生成。徐建平介紹說,陳雲向中央報告稱應“利用新疆的統戰環境,借用盛世才的航空隊,為我們黨培養一支既會駕駛飛機,又會維護修理的航空技術隊伍”。
為此,陳雲先後兩次致信共產國際代表團,提出左支隊留在新疆學習現代軍事技術,指出“學習軍事,包括軍事戰術和裝甲車、火炮、坦克、飛機的操作”。之後,又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利用新疆在三年內培養五千的新幹部”。
中共中央對此十分重視,明確指出:這是關係到未來建設人民空軍的大事,要陳雲親自負責挑選學員。1937年10月初,陳雲到“新兵營”選拔派往盛世才航空隊學習的人員。經過摸底調查和考察,陳雲與滕代遠等一起選中30餘人,後來選定為25人。原西路軍總指揮部情報科科長呂黎平(後任新疆航空隊航空班班長)回憶稱——1937年10月的一天,陳雲同誌找我談話,說:“如果我們黨有了一支自己的空軍,就能從空中打擊敵人,保衛根據地。革命的勝利就會早日到來!空軍是很複雜的技術兵種,要建立自己的空軍,必須及早培養人才。我想,我們可以利用新疆的統戰環境,借用盛世才的航空隊,為我黨培養一支既會駕駛飛機、又會維護修理的航空技術隊伍……現在,需要物色學習航空的人選了。你要有帶領一部分同誌留新疆學航空的思想準備。” 聽著陳雲同誌深謀遠慮的設想,想到自己將成為學習航空的人選,我又驚又喜。心想,若真能插上鋼鐵翅膀,飛上藍天,向猖獗的敵機開火,為死難的烈士報仇,這是多麼光榮的使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