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作者:梁永宣
提到沐浴,那真是個快樂的美事!當年楊貴妃就最愛“溫泉水滑洗凝脂”。尤其到了現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十分緊張,不知不覺中,沐浴已經由過去的單純清潔汙垢,悄然演變為解除疲勞、享受人生的重要手段。想擁有那種徹頭徹尾的輕鬆、閑適的舒爽,從中醫角度來看,如何沐浴才能使人體更健康更美麗呢?
三天洗發、五天洗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沐,是洗發;浴,是洗身;洗,是洗足;澡,是洗手。隻有將 “沐”“浴”“洗”“澡”四個字結合起來,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沐浴。在往來禮節中,沐浴亦是重要禮儀。中國著名的儒家經典《十三經》中有一為《儀禮》,其中記載了周代士大夫的沐浴禮儀:“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是說管人接待來客,要滿足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這已然成為一種社會定俗,達官貴人的必需。即便按照現在的觀點,除了炎熱的夏天衝涼是為了衝掉汗水不在其列,這樣的洗浴節奏是比較適當的。中醫講皮膚外表有腠理(皮膚、肌肉的紋理),是管人體汗孔開合的,它是滲泄體液、流通氣血的門戶,有抗禦外邪入侵的功能。過多沐浴,影響了腠理的功能,就會使人感覺皮膚幹燥,還容易感冒,身體變弱。晉代名醫葛洪在《抱樸子》就曾說過,要想長生不老,其中之一的做法為“不欲數數沐浴”。意思是說不要過頻地沐浴喲。
沐浴之花助伊盛開
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許多沐浴習俗,如陰曆三月三,要洗“桃花浴”;五月五端午節要洗“蘭湯浴”。中國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桃花殺注惡鬼,令人好顏色”。《本草綱目》中也說:“服三樹桃花盡,麵色紅潤悅澤如桃花。”可見,桃花顏色美麗,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更是女性沐浴護膚的佳品。而蘭湯中的蘭,並非現在的蘭花,而是采用菊科的植物佩蘭,這是一種芳香化濕藥,煎水沐浴令人清爽。其實沐浴並不局限於上述二種植物,很多自然界的花類,如金銀花、杏花、玫瑰花、梨花、槐花、芫花、木瓜花、櫻桃花等,從中醫角度來看,都具有清熱去毒,向外散發的作用。試想,用花朵來作沐浴之原料,躺在芬芳無比的花瓣中,成就香膚凝脂,人麵桃花,那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洗出長壽、白皙和芬芳
宋代郭尚賢在《清異錄》中曾經說:“梳頭浴腳長生事,臨臥之時小太平” ,意思是睡覺之前,梳頭洗腳可流通氣血,使睡眠安穩,是養生長壽的好習慣。
美顏之說,唐代名醫孫思邈記載最為詳細。他曾經在《千金要方》中描述了可令人麵白淨悅澤的藥方,藥物組成為:白蘞、白附子、白術、白芷(各100克),蒿本(150克), 豬胰(三具,水漬去赤汁盡,研碎),用上藥敷麵,早晨則以漿水洗之,可起到極好效果。白芷在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中說,能“長肌膚、潤澤,可作麵脂,一名芳香”,其他藥品也有增白肌膚作用,與剛才談到的花類藥物相同,這是古代人取類引喻、花使人美、物白膚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養生思想的體現。
另外,孫思邈的另一著作《千金翼方》中還專門列有十三首“令身香方”。如治諸身體臭方隻有二味藥:竹葉(500克)、桃白皮(200克),以水煮後浴身即香。這二種物品讀者很容易找到,有人使用後發現效果非常好。炎熱的夏天,酷暑難耐,當你為身體的異味所煩惱時,不妨試試。
以寵愛的方式沐浴去病
孫思邈還講述了因受風邪、感覺身體如蟲行之病的方子,非常簡便實用。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症狀:受了風寒,會感覺渾身酸痛、精神疲憊、腰酸背疼、頭暈眼花,怎麼辦呢?此時可在水中放入少許的鹽,將水澄清後,加入溫水洗浴,大有輔助治療的效果呢!
要想使沐浴,達到最佳效果,最好能經常使用浴盆或浴缸,因為淋浴是無法使用入浴劑的。如果你能發掘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沐浴產品,立刻會變得豐富多彩。不僅國內目前入浴的中藥劑頗多,而且在筆者赴日研修期間,在全民皆好“泡湯”的日本,發現市場上有上百種中藥入浴劑,看得人眼花繚亂:如可助美肌美白、緩解疲勞、療治冷症、肩酸背痛,治產後寒證、緩解神經痛……真真讓人有——人生若隻如出浴的愜意、舒適和美好!
梁永宣: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